听诊方法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你知道他是怎样得知病的吗?这并不神秘,他是听心、肺、胃肠在工作时发出的音响,借音响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
听诊方法可以分为直接听诊和间接听诊两种。直接听诊法是指先在听诊部位上盖一块布,然后检查者用耳紧贴于被检脏器的所在部位,直接听取脏器发出的音响;间接听诊法是用一个由集音头和导音管组成的器具——听诊器,听取内脏工作的音响。
听诊部位
我们在听诊前,首先要搞清心、肺、胃、肠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听诊效果。
心脏听诊部位:人的心脏在左胸部,因此听诊人的心音时,应把听诊器的集音头放在左胸部听取;当要听诊家畜的心音时,可让被检家畜取站立姿势,并使左前肢向前跨出半步(实际操作时,可用绳子捆住左前肢往前拉出半步并固定住),这时整个心区暴露,心区的位置在左肘头的后上方,相当于第3~5肋间。听诊时,注意其音响的快慢(每分钟的次数)、强弱、节律及有无杂音。
肺脏听诊部位在左右两侧肋骨处,人靠上中部,家畜靠前中部听诊最佳。听诊时,也和心脏一样,注意音响的强弱、快慢、节律、有无杂音。
胃肠听诊部位可在腹部的左、右侧肷窝处,左侧一般听到的是胃和小肠的音,右侧听到的是大肠的音。
正常音响与病理音响
我们要辨别病理音响首先要熟悉各脏器正常时的音响。比如正常时,在心区听到强弱一致,间隔均匀,很有节律的“咚嗒”、“咚嗒”声,即为心音。若心音增强或减弱,心跳加快(正常心跳次数见后面表所示),忽快忽慢,节律不齐或者在正常的音响之外有附加音(如吹风音或沙沙音),这些均为不正常,提示有严重疾病或心脏病(如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脏衰弱)。
同样,健康状况下,肺部可听到很微弱的“夫、夫”音,间隔均匀,左右两侧强弱一致。当次数加快(正常呼吸次数见后面表格1所示),间隔时间不等,强弱不一致或伴有其他音响(杂音),一般常见异常音为呼噜呼噜像拉风箱一样的声音,这均为病态,提示肺部有炎症或热性病以及严重疾病的过程中。
当胃肠机能正常时,小肠蠕动音清朗,类似含嗽或流水音,每分钟8~12次;大肠音低钝类似吹风音,每分钟4~6次。牛的胃音似雷鸣音,每两分钟2~3次。声音增强,远处也可听见,音响接连不断,见于胃肠炎初期,如还伴有肚子痛的表现时,提示肠冷痛(肠痉挛);声音减弱或消失,见于慢性消化不良、便秘、胃肠炎的后期、肠阻塞;能听到频繁的类似水滴在金属板上的滴打音,提示肠臌气、结症。牛胃音减弱,见于胃积食、前胃功能障碍、胃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