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的分布

儿童资源网

浮游生物的分布

    一般说来,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有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性分布几种类型。

    就纬度而言,海洋生物分布的特点是,高纬度海洋中种类少但数量多,低纬度则种类多而数量少。我们知道,热带地区属于低纬度的地区,为什么热带海洋中浮游生物产量会低呢?究其原因,是由于热带海水中有一种称为脱硝细菌的微型生物,把硝酸盐分解成亚硝酸盐和氮。因此,海水上层含有的硝酸盐数量很少,每立方米海水中仅有0~5毫克。与此同时,磷酸盐的含量也很低。由于这两者是浮游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盐,所以抑制了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进而制约了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的生长。除此之外,热带海水上下层的温度差别大,上下层的垂直对流无法实现,底层水中的的营养盐不能升到上层,供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这也限制了浮游生物的生物量。

    浮游生物的分布,还有近岸和远洋的区别。近岸和远洋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各有不同的种类。通常在河流的入海口处高盐及低盐水体交混,浮游植物的数量最大。如我国黄河口海区,当淡水入海后,低盐水体与高盐水体交混,每立方米海水中浮游植物最高可达到629万个,给小黄鱼仔鱼、对虾幼体和毛虾提供了良好的索饵场所。南海珠江口与崖门口,是西江和北江淡水入海的冲积地带,这里的硅藻含量可达到每立方米海水100万个左右。一般说来,近岸浮游生物源浮至远洋就不能生存,同样真正的远洋浮游生物也不能在近岸生活。近岸的浮游生物数量较远洋多,常超出50倍之多,不过,近岸不少是暂时性的浮游生物,远洋则往往是永久性的浮游生物。

    各种浮游生物对外部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它们生活在一定的“水团”中。不同的水团经常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某些生物类群适应了这 些特性,便形成了特定的群体结构。因此,一定的生物特性,为我们鉴定某一水团带来了依据,可以用以指示某一水团的浮游生物,称为“指标种”。举例来说,肥胖箭虫原产于热带海域,若在我国的东海出现,即说明有暖流到来的标志;大长毛蛙藻是冷水海域的生物群,若在南海出现,则是寒潮来临的象征。根据指标种的出现,我们可以找到渔场和鱼群。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浮游生物的平面分布,受温度、盐度、海流和营养盐等因素的影响。

    浮游生物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是普遍现象。分布在各个水层的浮游生物,无论是种类或是数量都不相同。通常在海洋上层数量多,下层数量少。在海洋中浮游生物大都分布在从海洋表面到100米深度的水层中,尤其是数米深以上的水层中为最多。比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由于食料、生殖、发育、海洋环流或上升流及气候改变等原因,都会引起垂直移动的现象,它们的垂直分布比浮游植物要深得多。在垂直运动中,浮游动物时而栖居于上层,时而迁居于中层,甚至大量集中于海域的下层。当然,这也与浮游动物具有主动运动的能力密不可分。

    浮游植物硅藻等必须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垂直分布与海水的光照强度和透明度有关。在热带海洋和远洋,由于光照强以及透明度大,硅藻等分布较深;在寒带和温带海域,由于光照弱和透明度小,它们一般分布于靠近表层的水中。

    浮游动物的昼夜移动是它们生命活动的普遍现象。大多数浮游动物在海洋中夜间上升,白天下降;少数种类则夜间下降、白天上升,或者傍晚和黎明时上升,午夜和白天下降。

    某一水域内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还常常受不同季节的影响。有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的季节较多,其他季节则减少,甚至全部消失。如浮游硅藻的数量,在春、秋两季出现高峰,而浮游动物的数量高峰通常接在硅藻的高峰之后,形成春、秋两个旺季的双高峰时期。使浮游生物发生季节性数量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水温、光照和营养盐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