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儿童资源网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从各地具体情况出发,粮食作物合理布局问题,主要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各种粮食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多样的水、热条件把需要与可能,用地与养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以及各种粮食作物之间合理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比例关系,达到持续有效地增产粮食的目的,满足人民对多种多样的粮食日益增长的需要。现将我国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我国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是喜湿作物,在其生长期间,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给,总需水量约为旱粮的2~4倍,而且种植在北方的需水量远大于南方,因此,我国水稻主要分布于雨量较多的南方以及有灌溉条件的北方地区。同时,水稻又是喜温作物,低温不仅有碍于发芽,同时也不利于结实。水稻发芽要求最低温度为10~12℃,结实时则需20~25℃,这是确定水稻生产的两个界限指标温度。我国除少数高寒地区外,绝大部分地方,春温上升较快,夏季普遍高温,秋季各地降温程度不一,总的是,根据水稻不同品种对热量资源(积温)的要求,可以满足一熟以至二熟的需要(少数地方可三熟)。因此,稻谷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自热带海南岛,北抵寒温带的黑龙江呼玛县,东自台湾,西到新疆,由低洼沼泽和沿海的潮田到海拔2,700米的滇北山区的山田,全国除个别高寒区或水源缺乏的干燥区以外,都有分布,但根据热、水组合特征,则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的特点,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