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化学除草

儿童资源网

农田化学除草

  加速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水稻生产,历来以手工劳动为主,随着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工业,水稻产区的农业劳动力显得更为紧张。加速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水稻稳产高产,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

  数十年来,我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一些水稻产区,排灌、脱粒、稻米加工等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田耕作、种植、植保、中耕除草、收获等作业机械化程度也有显著提高。

  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根据我国水稻地区精耕细作的农艺要求,经过反复试验与改进,实现了机引水田犁、机引水田耙和旋耕机三种机具的系列化。每个系列具有多种型号,可以与各种拖拉机配套作业,基本适应于各地土壤特点和耕作习惯。同时,已研制出一些新型水田耕作机具,如耕耙犁、振动犁、窜垡型水平摆式双向犁、开沟犁、机耕船和机滚船等。

  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我国亿万农民长期以来的理想。现在,各种型号的人力或动力插秧机、大小苗两用插秧机已定型投产,在许多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近几年来,各地对机动插秧机的综合利用做了很多工作,使它不仅能插秧,还能犁田、耙田、平田、运输、脱粒、抽水和喷雾等多种作业。与插秧机配套的拔秧机,已试制成钳夹式、滚梳式等多种机型,进行试验示范,有的已小批量生产。

  水稻中耕除草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已有显著进展。辽宁、吉林、江苏、北京等地试制生产的小型动力水稻中耕除草机,有的还能兼施颗粒肥料和植保作业,北方稻区推广面积较大,南方稻区正在试验示范。

  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很快。各地已研制成功与多种拖拉机配套的收割机和联合收获机,一般都可稻麦两用,在收割性能与工作可靠性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排灌机械方面,先后成系列地设计制造了自吸泵、潜水电泵和大型轴流泵,填补了我国农用水泵生产上的空白。一些单位在水稻生产中试用了喷灌等新型灌溉方式。

  实践证明,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保证农时季节,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水稻稳产高产。

  水稻生产包括稻田耕整地,育秧移栽或直播、施肥、灌排水、中耕除草、植保、收获、稻米加工和贮藏及良种繁育等过程。以下介绍水稻机械化栽培的几个主要环节:稻田耕整地机械化、水稻种植机械化、稻田中耕除草机械化和水稻收获机械化。

  近代世界水稻生产发展很快。1948~1952年世界稻谷平均每年总产为1.67亿吨,1959~1963年为2.41亿吨,增长44%,1969~1971年为3.03亿吨,又增长27.3%。稻谷增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增加播种面积,另一方面则由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1948~1952年全世界水稻播种面积为15.45亿亩,1959~1963年为17.85亿亩,1969~1971年为20.1亿亩。1948~1952年全世界平均单产为217斤/亩,1959~1963年为265斤/亩,1969~1971年为300斤/亩。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生物工程、遗传育种、化学除草和农业机械化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