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繁多的玉米

儿童资源网

种类繁多的玉米

  在玉米属中只有一个栽培种,学名为ZeamaysL。按照籽粒形状、胚乳性质与有无稃壳,可将玉米分为以下九个类型或亚种。我国栽培最多的是马齿型和半马齿型,其次是硬粒型、糯型、甜质型、爆裂型等,只有零星栽培。

  马齿型:植株高大,果穗呈圆柱形,籽粒长大而扁平,粉质淀粉分布于籽粒的顶部及中部,两侧为角质淀粉,成熟时粉质的顶部比角质的两侧干燥得快,因而凹陷成马齿状。籽粒有黄白等色,不透明,品质较差。马齿型品种产量较高,但需肥较多,成熟较迟。我国栽培最多。

  半马齿型:又名中间型,这是硬粒型与马齿型的杂交类型。植株、果穗的大小形态和籽粒胚乳的性质皆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籽粒黄、白色。最明显的特征是籽粒顶部凹陷,深度比马齿型浅。

  硬粒型:果穗多呈圆锥形,籽粒圆形,坚硬饱满,透明而有光泽。籽粒顶部及四周的胚乳皆为角质淀粉,仅中部有少量粉质淀粉,籽粒有黄、白、红、紫等色,品质优良。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需肥不多,较早熟。

  粉质型:又名软粒型,果穗及籽粒形状与硬粒相似,惟胚乳几乎全为粉质淀粉,籽粒无光泽。我国栽培极少。

  甜质型:又名甜玉米,植株矮小,分蘖力强,果穗小,籽粒几乎全为角质胚乳,胚较大,成熟时表面皱缩,半透明,含糖量较高。我国栽培较少。

  糯质型(又名蜡型):果穗较小,籽粒中的胚乳大部分为枝链淀粉所组成,表面无光泽,呈蜡状,不透明,水解后形成糊精。原产我国,目前各省、自治区栽培面积不大,只有零星种植。

  爆裂型(又名麦玉米):叶挺拔,每株结穗较多,但果穗与籽粒都较小。籽粒几乎全为角质胚乳所组成,硬而透明,遇高热时有较大的爆裂性。依籽粒的形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米粒形,籽粒较尖,一类为珍珠形,籽粒较圆。我国各地有零星栽培。

  甜粉型:籽粒上部为甜质型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世界上很少见,我国无栽培。

  有稃型:籽粒被较长的稃壳所包住,稃壳顶端有时有芒状物,籽粒坚硬,脱粒极难,为原始类型,很少栽培,可作饲料。

  我国栽培的玉米品种生育期一般为70~150天左右,所需积温大致在1,800~2,800℃范围内,一共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早熟品种:春播时生育期约为70~100天,要求积温2,000~2,300℃;夏播时生育期为70~80天,积温约为1,800~2,100℃。植株较矮,叶片较少,一般叶数为14~17片左右,籽粒小,千粒重约为150~200克。

  中熟品种:春播时生育期约为100~120天,要求积温2,300~2,500℃;夏播时生育期约为85~110天,要求积温2,100℃~2,200℃。植株性状介于早熟、晚熟品种之间,千粒重200~300克,适应地区较广,叶片为18~21片左右。生育期之长短,随环境条件之改变而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也因播种期之早晚而影响生育期之长短。

  晚熟品种:春播120~150天,积温2500~2800℃;夏播100天以上,要求积温2300℃以上。植株高大,叶数较多,一般约为21~25片,籽粒较大,千粒重300克以上,产量较高。

  玉米籽粒的颜色可分为黄玉米、白玉米及杂玉米三类。黄玉米含有较多的甲种维生素和胡罗卜素,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黄玉米大约含有49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甲,而白玉米则不含维生素甲。

  玉米按用途可分为食用、饲用和食饲兼用三类。食用玉米主要是指利用它的籽粒,供做粮食、精饲料和食品工业原料,通常要求籽粒高产、优质。饲用玉米指利用玉米的茎叶作为饲料,要求茎秆粗大,叶片宽而多汁。食、饲兼用玉米则需要综合前两者的优点,既要求籽粒高产优质,又要求在籽粒成熟时茎叶仍青嫩多汁。

  玉米这一高产作物引进我国虽然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适应性强,我国的自然条件优越,特别是解放以来的努力发展,全国以自交系间杂交种的玉米播种面积,可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56%以上。

  我国推广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自交系间杂交种,共有30多个,它们的增产幅度一般在20%~30%或更多,近几年来各地还选出了一批具有抗病、丰产、优质等特点的新杂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