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展望

儿童资源网

玉米生产展望

  我国玉米生产,由于大力推广杂交种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无论从播种面积和产量方面都有很大提高。1979年单产为398斤,虽已接近全世界平均亩产421斤,但与不少单产高的国家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各地出现了不少亩产800~1,000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单位。因此,我国玉米生产的潜力很大。

  玉米的机械化栽培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而且还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机械化、系列化有力地推动了农田基本建设和多种经营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改革,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展。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总结,玉米栽培的全面机械化应包括:杂交种子、精量点播、化学灭草少中耕、育蜂治螟、机械收获等内容。

  杂交种子:机械化栽培对种子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杂交种秆硬抗倒,中秆大穗,株高在1.8米左右,不超过2米;抗病虫,早熟丰产;穗位在50厘米左右;脱水较快及时成熟。在制种质量方面,要求父、母本自交系比较纯,按规定要求播种,培育出来的杂交种才可能在株高、穗位、成熟期上整齐一致。播种材料必须形状整齐,发芽率在95%以上,这些都是精量播种机械收获必不可少的条件。

  精量点播:优点是出苗整齐一致,不用人工间苗、定苗,节省大量人力,一般每亩可节省0.6~0.8个工日;同时植株分布均匀合理,在不利的条件下,可避免发生苗荒;节省种子,种子用量每亩约一公斤左右,仅为条播的1/3到1/2。

  化学灭草少中耕:1978年东北友谊农场5,600亩玉米,全部采用化学药剂除草。其中4,600亩苗喷有效成分48%的“拉索”,每亩有效剂量0.093公斤;1,000亩玉米全面喷“拉索”,每亩有效剂量0.21公斤。这样控制了两三批春季杂草的发生。玉米四至六叶期,又喷一次2.4-D丁酯,防除宽叶杂草,每亩商品药用量为0.04公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剂防除杂草的效果在96%以上,幼苗的生长发育都显著优于不施药剂之对照。

  育蜂治螟:国营农场的实践证明,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省工、控制时间长、无残毒等优点。据统计每人每天可放蜂面积达150亩以上,一般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有效地防治玉米螟,也就防止了玉米植株茎折、倒伏,为机械化收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机械收获:不少国营农场利用现有收割机可以做到摘穗、脱粒、联合收割、割晒拾禾等方式。发展方向是联合收割。

  黑龙江省国营宝泉岭农场采用人工割晒,机械拾禾的办法收割玉米,割晒每个工日可完成517亩,每台收割机拾禾班效一般在80~90亩,高效可达150亩,田间综合损失不超过2%。

  国营东北友谊农场1978年用7700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完成直接收割、拾穗、摘穗。7700型联合收割机,配643型玉米收割台摘穗,共完成玉米摘穗和脱谷5,655亩。这种割台具有电磁液压自动控制仿形装置,性能较好。若玉米植株不倒伏,可以达到拾净摘净的程度。

  由于机械收获,直接运输籽粒,可节省田间运输力一半以上,并能提前结束秋收一个月左右。

  在实行玉米栽培的全盘机械化过程中,努力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实行“选、改、创”并举。如利用美国7000型精量点播机加以改进而成的六行精量播种机具有许多优点,如圆盘切刀播肥、清茬碎土、播种、限深(靠镇压轮单体仿形)、播粉剂农药、镇压等作业一次完成。同时在开沟器前安装波纹切刀和弹齿耙,可清除苗眼的残茬并有碎土能力,具有开沟窄不回干土、保墒好、覆土快,下实上松、播深一致,空穴双穴少等优点,而且还有电子监视装置。但是由于它的指夹式排种机构部件制作要求高,配合尺寸要求严,排种盘磨损快(后期补种准确度降低)。而西德出品播种机的气吹式排种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工作性能好。因此,利用美国7000型精量点播机为基础,将其排种部分换成西德的吹气式,改进的精量点播机兼有美国和西德出品的优点,比这两种点播机更为先进。

  玉米栽培的全面机械化,还必须包括运输机械化、扬场机械化和干燥储藏机械化等。特别是后者,也正是我国在机械化方面的薄弱环节。同时还要实现专业化、社会化才能保证全盘机械化。结构体制也应进行相应改变,合理地安排劳动力。东北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进行全盘玉米栽培机械化后,农业工人由原来的744人减少到20人,节约下来的人去开荒建点以及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践证明,要搞全盘机械化,进而实现农场现代化,还必须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

  为了更好地配合玉米栽培机械化,在农业技术上应合理地确定种植玉米的比例,需要因地制宜地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并使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