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国粹饮料

儿童资源网

茶——国粹饮料

  我国茶叶历史悠久,茶类丰富,曾经独占过世界市场。而现在我国茶叶在世界茶叶中处于什么地位?可以概括地说:我国茶叶在世界上处于一、二、三的地位。即我国茶园面积为世界第一位,现在茶园面积104.49万公顷,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45%左右。我国茶叶产量为世界第二位,1986年产茶46.3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2%(印度第一位)。我国茶叶出口为世界第三位,1986年出口17.21万吨,占世界茶叶总贸易量的17.7%(印度第一,斯里兰卡第二)。

  另外,从不同茶类来讲,绿茶、乌龙茶等特种茶出口仍然左右于世界市场,并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茶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1986年计算,我国茶叶初制产值,即农业产值为1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42%。精制产值,即工业产值为1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0.16%。两项占国民收入的0.44%。出口换汇3.26亿美元,占整个国家出口换汇总额的1.05%;占农副产品出口总额的6.5%。

  国内茶叶销售总额28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950亿元的0.57%,占吃的商品零售总额2331亿元的1.2%。茶叶税收约5亿元,加工利润1.2亿元。

  陆羽和《茶经》

  我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被称为茶叶的祖国。据考证我国茶叶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有的说中国有了文化就有了茶叶。唐代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这样记载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滂时浸俗,盛于国朝(指唐朝)。”这段话概括了我国茶叶的起源、发展和兴盛。是说茶叶是由神农发现并首先利用的,到了周朝开始作为饮料,唐代已是很发达了。

  茶叶最早作为药用。记载最早的是《神农本草经》,书中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就是说神农在普尝百草时就发现和利用了茶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去热),又兼能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这些记载都说明茶叶被人类发现以后首先是作为药用的。古时候的煮茶人近火熬液,用茶来解渴驱眠。东汉《桐君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上层把茶叶作为饮料,还是以周武王以茶代酒开始(见《史记·周本纪》)。这是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不少南方民族,献茶叶于武王,武王以茶代酒,与纣王终日酗酒暴敛形成明显对比。后人便把以茶代酒作为俭朴清廉的象征。到了汉代,茶叶已成了商品。汉代王褒的《僮约》中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王褒的《僮约》记载了我国最早的茶叶市场,说明茶叶已成为商品。

  茶叶开始作为饮料时是摘鲜叶煮饮。后来为了常年饮用和储备运输的方便,到南北朝时开始把鲜叶加工成茶饼。以后唐代又创制了蒸青团茶;宋代创制了蒸青散茶;明代创制了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花茶等;清代创制了白茶、乌龙茶等。

  我国茶叶发展到1886年已达到年产22.5万吨,出口14.3万吨。在历史上我国茶叶曾独霸世界市场200余年,这一时期世界各地饮用的茶叶是靠中国供应的。当时中国茶叶出口占整个国家出口总额的50%。直到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兴起以后,我国茶叶才开始衰退,到1949年产量只有4.2万吨,出口仅有1万吨。

  茶叶是由我国的云、贵、川高原向全国传播的。古有“蜀地茶称圣,蒙顶第一家”的说法。秦朝统一中国以后,茶叶顺长江而下传到全国。《日知录》中记载:“自秦人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由长江而下传遍半个中国,现今我国已有17个省900多个县产茶。由我国沿海传向世界,当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

  中国茶叶作为商品于1610年输入欧洲,首先是荷兰、葡萄牙。1638年输入英国。1664年输入沙俄。17世纪输入美洲,先是1674年输入纽约。美国威廉·乌克斯所著的《茶叶全书》中说:“饮茶代酒之习惯,东方同西方同样重视,唯东方饮茶之风盛行数世纪之后欧洲人才始习饮之。……17世纪之初,不独聚集在大西洋沿岸一带的美洲殖民地人民尚不知以茶叶为饮,即祖国(美国)亦未知茶叶为何物。”这段记载进一步证明我国饮茶要早于欧、美几个世纪。

  作为茶叶引种传到世界各地,当是在唐、宋以后的事了。公元729年传到日本;828年传到朝鲜;1618年传到沙俄;1780年传到印度;1828年传到印度尼西亚;1834年传到斯里兰卡,作为商品传到这些国家应是更早了。那时我国已是“南方诸省无不产茶,全国各地无不知饮茶了”。

  世界各地的茶叶种植、加工、饮用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去的。所以不少国家的茶叶名称都是由汉语音译过去的。如英语TEA、荷兰语THEE、德语TEE、法语THE等都是汉语闽南语“茶”字的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