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建立八旗制度的努尔哈赤
自从蒙古灭金以后,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在明代时,大致分为在长白山地区的建州女真、在黑龙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和黑龙江北岸的北山女真。满族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即属于建州女真,姓爱新觉罗,出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老城),世代受明朝册封,祖父觉昌安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努尔哈赤年轻时也在明将李成梁帐下效力,作战时冲锋在前,得到李成梁的赏识。他也因此粗通汉文,喜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磨练出超群的智谋和武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袭父职任建州左卫指挥,离开李成梁而回乡,以先人留下的 13副铠甲起家,开始进行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五月,他率兵攻克图伦城。随后他采用“顾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左攻右伐,各个击破,至十六年,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努尔哈赤势力的扩充,引起其周围各部的不安。二十一年九月,海西女真启伦四部联合长白山两部和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勒察等共 3万人,兵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面对数量占优势的敌人,努尔哈赤鼓励部属说:敌人是乌合之众,其志不一,打败其前军,其他部就会后退,再乘胜追击,不可能不打胜仗。于是抢在联军之前,于地形险要的古勒山安营,痛击联军,斩叶赫部首领布斋等 4000人,俘乌拉部首领之弟布占泰。努尔哈赤从此军威大震,远近慑服。四十三年,他在女真原有狩猎组织“牛录”的基础上建立八旗制度。四十四年,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称汗,立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四十六年,他乘明廷内部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蜂起之机,提出“杀我父祖”等对明廷的“七大恨”,向明军进攻,攻占抚顺(今属辽宁)、清河(今辽宁抚顺东南),歼灭明军万人。明廷从各地调集兵马,并联络朝鲜兵共 11万人,于四十七年二月兵分四路企图合击赫图阿拉,围歼后金军:西路 3万人为主力,由总兵杜松率领,自沈阳经抚顺关东进;北路 15000人,由总兵马林率领自开原南下;南路 25000人(包括朝鲜兵万余人),由总兵刘铤率领,出宽甸北上;西南路 25000人,由总兵李如柏率领,出清河向东北进军。辽东经略、兵部侍郎杨镐在沈阳坐镇指挥。明廷以为,数路齐捣,十来天就能完事。此时,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只有 6万人,处于劣势。他分析了战场形势,认为南北两个方向山高路险,敌人不能很快到,而西路是明军主力,乃决定采用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略,置北路和西南路明军于不顾,只用 500人抵御和迟滞南路明军,而集中 6万兵力攻明军西路,在局部形成对明军的优势,取胜后再相机进攻其他几路明军。三月初一,明西路军孤军冒进,过萨尔浒谷地(今辽宁抚顾东大伙房水库一带)时,后队遭后金军袭击,杜松乃兵分两处,留大部在萨尔浒扎营,自率万人继续东进,攻界凡城(在萨尔济东北)。努尔哈赤乃派两旗兵阻击杜松,自率六旗兵猛攻驻萨尔浒的明军大营,将其歼灭后挥师转向界凡,同另两旗兵合击明军。杜松阵亡,明军全军覆没。初二,后金军杀败明北路军,明军副将麻岩战死,总兵马林只身逃回开原。初三,努尔哈赤利用南路明军尚不知西北两路已经被歼的情况,派人伪装明军士兵,拿着杜松令箭,向刘铤谎称杜松已逼近赫图阿拉,将刘铤部引入后金军的埋伏圈,予以歼灭。刘铤战死,朝鲜军被迫投降。此时,驻沈阳的杨镐才如梦方醒,匆忙将西南路的明军调回沈阳。此战是后金军由防御转入进攻的转折。随后,努尔哈赤乘胜攻占开原、铁岭。天启元年(1621年),攻占沈阳、辽阳。六年正月,围攻宁远,被明军大炮击伤,兵败撤回沈阳,于八月十一日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