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艳星半世科学家

中国儿童资源网

半世艳星半世科学家

  中年以后,海蒂对几次失败的婚姻不无感慨:“我决不能再嫁给一个在我面前老是自惭形秽的男人了。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个男人可以做我的丈夫,同时不会自觉卑贱。我需要一个最优秀的自信男人。”

  但她的人生悲剧是,最终也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男人。

  唯有技术发明永垂史册

  在海蒂的演艺生涯中,她总是被美貌困扰,她抱怨说,电影公司往往在宣传中突出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观众根本不留心她的演技。为了证明自己也有智慧,海蒂竟花了一段时间投身于科学研究。

  二战期间,参战各方都想提高鱼雷命中率。他们常会用无线信号引导鱼雷。而敌方也可以通过干扰无线电信号,让鱼雷偏离攻击目标。早期的通信,是同时在一个单独频道上传输,敌方探察到引导频道,就可以有效地干扰信号。

  海蒂认为自己能解决单独无线信号频道的技术瓶颈。她的设想是:在鱼雷发射和接收两端,同时用数个窄频信道传播信息,这些信号按一个随机的信道序列发射出去,接收端则按相同的顺序,将离散的信号组合起来。与此同时,由于接收端只需对数个特殊频段的特定序列信号敏感,对一般的噪声免疫力很好。敌方又不可能实现全频段干扰,因此可实现“反干扰”。但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海蒂苦苦思索。

  1940年初,她结识了富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家乔治?安泰尔。乔治听说海蒂的难题后,灵机一动,说可以借鉴自动钢琴的做法,来实现“跳频”的想法。自动钢琴很像老式计算机,通过读入编好码的打孔纸,带出一段演奏。乔治构思了一对相似的纸卷,分别安置在飞机和鱼雷里面,来指定变化频率的次序。这是一个由88个可能的阶梯组成的序列。在每个频率上,仅发送整个信息的一小部分,再整合所有的讯息,鱼雷就能受到操纵。敌人想干扰无线电信号,通常一次只能使一条信道失去作用,而其他信道上的信息足以保证鱼雷做出方向矫正,以击中目标。

  海蒂和乔治为他们的“频率跳变”装置设计申请了专利,在1942年的8月,他们得到美国专利,这就是“扩频通讯技术”。

  可惜当时,美国军方的科学家完全不把他们的研究当一回事。军方甚至认为,海蒂如果想要帮助美国,还不如多利用她的美貌、明星身份帮美国多卖些政府公债。

  事实上,海蒂真的帮忙卖了700万美金的公债,而她和乔治的伟大发明,却一直处于被冷冻的状态。没多少人认为可以将音乐装置放进鱼雷。对此,乔治无奈地自嘲道:“我们所犯的错误,就是在解释这项技术时,为了听众能听得懂,引用了自动钢琴的原理。”不久,海蒂和乔治又回到了各自的艺术圈。跳频技术则沉入故纸堆。二战中,美国人从未运用这一伟大的发明,去进攻纳粹军舰。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海蒂的这一杰出设计思想,才被广泛运用到军队计算机芯片中。从那时起,这一技术也启发了许多通信领域的科学家,被广泛运用到手机、无线电话、互联网的研发上,使很多人得以共同使用同一频段的无线电信号。

  1997年,当以CDA为基础的通信技术走入大众生活时,科学界才想起已83岁高龄的海蒂,授予她“电子国境基金”的先锋奖,承认了她在计算机通信方面的贡献。但此时,她申请的专利已过了五十年的有效期,所以她终生未能因此获利。

  直到今天,海蒂对全球无线通讯技术所做的贡献仍无人能及,是当之无愧的“扩频之母”,也称得上“手机之母”。

  然而,海蒂的孤独无人能解。

  在钟爱的演艺事业上未获得成功,发明也一直未被认可,婚姻又几经失败,郁郁不得志的她,虽然不缺乏财富,却养成了一些奇怪的习惯,比如偷窃商店。

  晚年的她,独自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公寓中,只有少数朋友定期去看望她。她年轻时出演了首部露点电影,中年以后还出版了一本自曝隐私的自传,因此饱受非议。然而,很少有人真正去理解她的内心苦衷,哪怕是她的儿孙们。

  2000年1月19日,海蒂被发现死在家中的床上,享年86岁。警方认为她是在睡梦中死去的,因为对着她床头的电视还开着。她的律师感慨地说:“对我来说,她一直是最完美的电影明星,她走路时总是昂着头,她非常漂亮,即使年老时也是那么美。”

  海蒂美丽又聪明,却因不甘这些美好的天赋被埋没,一生都在寻找惊艳全世界的时机,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惜天不遂人愿,抑郁终生。她曾坚定地相信“所有女孩都可以光彩夺目”,有这份自信、信念是好的,然而,有时人能接受现实的平凡平淡,也许更显勇敢,也会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