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艳彩

儿童资源网

珠光艳彩

  珍珠色彩绮丽,璀璨夺目,甚至经历千万年仍然晶莹耀眼,保留其天然素质。1935年,在德国美因茨盆地,从晚中新州地质层的双壳类化石中,意外地获得了一颗莹光四射的珍珠。这颗珍珠是在一个叫长等盘蛤的壳里发现的。经科学家测定,这颗珍珠已随蛤壳埋在地层中足2000万年了。这颗直径4毫米的珍珠,尽管历经漫长岁月,但仍保持美丽的光泽。另外也有人在英国南部下古新统地质层中,发现过一种珧蛤的珍珠,虽然这颗珍珠在地层中埋藏了将近5000多万年,仍保持着较好的光泽。

  珍珠的色泽和光艳是它内在化学特性与结构组成的外在反映。我们如果掌握了珍珠色彩形成及其变动规律,就可人为地加以控制,以增其珠光,添其色彩,从而提高珍珠价值。国外就有“化妆养殖场”这一很富科学性的措施。

  珍珠不仅固有晶莹华美、鲜艳夺目的色彩,且能随光源和背景变化而变幻莫测,这种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它和一般的金属和陶器不同,因珍珠层及珍珠是半透明的东西,在表面有光的反射,在表层即表面附近的薄膜有光的反射,在珍珠层的深层亦有光的反射。这三种反射,显示了重叠光泽的效果,碳酸钙结晶板的厚度对光泽也有很大影响。在这些光泽反射中,表面反射最为重要,因结晶的表面假如平滑,光呈正面反射,那就成了能照见人的好珍珠了。相反,假如表面凹凸不平,光反射乱了套,就成了暗的“死珠”。

  每层中间的碳酸钙结晶状态也是顶重要的。每一层的厚度和光泽的关系据珍珠贝的种类而异。一般来说,碳酸钙结晶所构成的珍珠层,厚度为0.5微米左右,以100~120层为一组,再有一个较大的间隙,又是下一组珍珠层,整个珍珠就是由这样许多组构成。研究表明:离表面70微米处的反射光最强,与珍珠表面色泽关系最紧密。此外离珍珠表面大概有140层左右。从生长来看,这140层在一般养殖水域中一个月便能形成。故在育珠蚌养殖中,特别要注意采收前一个月的水质条件。

  从白色珍珠到黑色珍珠,有着多种多样的色调。这与珍珠层中光的干涉、反射有关。由于光的干涉,有典型色调的粉红色系的珍珠,从表面看有0.25~0.43微米厚度的结晶,在整齐排列着的场合,从光的干涉现象中,人们的眼睛是能见到粉红色系的。两个以上的光波,在同一点上重叠,相互之间就有强和弱的现象。

  珍珠的光干涉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物理学告诉我们,光遇着物体的表面就会反射,而反射也有两种,一是表面反射的光波,一是折射在珍珠层的底面反射的光波;当表面反射的波长及底面折射出来的同一光的波长,重叠在一起的时候,特别是相互间的光波,像山峰重叠到一起时光就强;而当山峰和深谷重叠到一起时光就弱。这样光的波长出现时强时弱的现象,就叫光的干涉。

  珍珠层的存在决定了光干涉现象的产生,反过来影响了珍珠的颜色。

  由于光反射的波而产生银色和白色系色调的珍珠。珍珠层有树木年轮那样的环形纹理,在它们的界线不连续的情况下,一旦进入珍珠层的光被漫反射,就可能见到白色光。

  由于珍珠内的蛋白质起着粘结碳酸钙结晶的作用,又因为这中间有蚌特有的色素,虽然含量少,但作为珍珠层的壳角蛋白,在无数的重叠下,我们从表面看珍珠,就能感到非常浓厚的色调。

  归结一下上面的说法,珍珠囊分泌的珍珠质形成包被,故在光线照射下,因珍珠表面的光反射、珍珠表面光的全反射及反射、折射和全反射所引起的表面光干涉就表现了珍珠缤纷多彩的颜色。

  另外,卟啉和卟啉与金属组成的卟啉体含量变化使珍珠有微红、肉色、奶油色、金色和粉红等无数色阶。而珍珠母贝分泌色素也不可能每时每刻是均匀的,这种不均匀性使色素层和无色层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无色层的厚薄、间隔层的厚度及色素层自身的浓度,使珍珠同色系统中又有深浅不同的变化。

  还有,壳角蛋白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与珍珠颜色也有关。看来珍珠颜色确实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