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儿童资源网

云冈石窟

    处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有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多个。

    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达17米。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原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第六窟内有一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窟的三面石壁和塔柱的四周,雕了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教传说故事浮雕。这个窟规模宏伟,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二窟释迦坐像,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这个造像高13.7米,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

    大同市在公元5世纪初,是北魏的都城,当时称为平城,至5世纪末北魏迁都洛阳,在近百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心。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并奉为国教。公元446年,大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不久太武帝病,疑为灭法所致,大悔,杀崔浩。文成帝继位后,首先恢复佛法。云冈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当时著名和尚昙曜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刻家动工开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