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表示方法
降水的表示方法有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变率等。
降水量:是指从空中降下来的液态水或融化后的固态水,在水平面上未经蒸发、渗透、流失所聚积的水层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雾、霜等凝结物称为水平降水,从云中降到地面的降水量和水平降水量之和,称为雨量。
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小时,或毫米/日。
降水变率:表示降水量的变动程度,有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二种。
绝对变率:是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绝对变率为正值时,表示比正常年份降水量多,负值表示比正常年份降水量少。因此,降水绝对变率表示某地降水量的变动情况。
相对变率:是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为了便于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常采用相对变率:
绝对变率
相对变率=
×100%
平均降水量
相对变率愈大,表示平均降水量的可靠程度愈小,发生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就愈大。
降水分布
降水的分布与大气的运动、气团和锋带的活动以及海陆分布等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空气温度对高纬度地区和冬季大陆内部的降水分布很重要。因为空气温度限制了大气最大水汽含量。南半球没有像北半球那样的广阔内陆。南半球浩瀚的海洋增加了中纬度地区的平均降水量,45°S与50°N相比,前者增加了约1/3。
总之,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降水的分布比气温分布要复杂得多。降水分布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有一个赤道降水最大值,其位置和热赤道一样略偏在北半球;第二,高纬地区的降水总量很小;第三,在副热带纬度是一个次低值,尽管副热带高压区是著名的干旱区,但在这个纬度中的大陆东岸的夏季,降雨量还是相当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