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范围

儿童资源网

保护范围

  自然保护区建设

  土地资源的保护,首先应认识到天然环境的意义。在经济发展的时代,生态系统没有遭到很大破坏的土地资源、内陆湿地或沿海沼泽地令人遗憾地变得越来越少了。但是,这类天然环境却对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好处。

  未遭人类很大破坏仍保持着原生土地生态环境的地方,是多种鱼类和野生动物的常年栖息地,也是其他一些动物的繁殖场和迁徙地。还有一些鱼类和野生动物,它们的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是由那些把这些地方作为繁殖场和迁徙地的动物提供的。因而人们可以从鱼类和野生动物获得效用,例如通过商业性的采集,娱乐性的狩猎和垂钓或观察野生生物的生活等,人们能够到保持着天然环境的地区去,比猎取、垂钓或观察某一种生物要有意思得多,因为未遭破坏的丰富多彩的天然环境能使他们观赏到美妙的景致和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

  在这些环境中,人们通常可以找到濒临灭绝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那些能很好地适应集约农业或城市环境的生物在现代地球上是不可能成为濒临灭绝生物的。因此,天然环境为保存濒临灭绝生物提供最大的希望,这样说是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为人类文化和精神上的需要保存自然界的遗产;保持整个自然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从而避免限制自然界进化的可能性;此外,还因为我们尚不能断言,今天对人类似乎没有什么用处的生物,将来也不会有用。科学的进步为这种情况不断提供例证,人们常常发现过去认为无用的生物,在很多对人类有价值的生物的保存和生产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科学也经常发现生物有机体产生的化合物有重要的医药及其他用途。

  天然环境具有很多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作用,其对象是天然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以及这类环境的生态上的多样性。生态上的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为人类研究自然体系中的相互依赖性提供独一无二的机会。

  天然环境还具有很多其他作用,那些对自然系统和生态上的多样性本身并不特别关心的人们也认为这些作用是很重要的。陆地上的天然环境通过“绿化地带效应”,具有提高空气质量的作用。内陆水系和湿地环境具有排水、补给地下水、阻滞洪水以及减少洪水破坏的作用;此外它们还有滞留淤泥的作用,因而在短期可以减少疏浚河道、船闸、港口等的费用,在长期有助于土壤形成。沿海港湾滩涂具有缓冲作用,可能减少大风、海浪冲击以及天气恶劣时冰雪堆积所造成的破坏。此外,它们在维持全球的化学平衡中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内陆湿地一样,沿海环境在排水、防洪、淤泥沉积和土壤形成方面的作用明显,还和内陆湿地一样通过废物的同化和化学物质的再循环,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作用明显。

  加强对天然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应当成为土地保护的一个重要工作。在当今社会,自然保护区几乎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世界上有些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多达1,000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0%,最少的也占国土总面积的1%~2%。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1987年底止,我国就已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达300多处,从北到南,地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从东到西穿越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地区,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按保护对象及保护目的的不同,既有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保护区,又有以保护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还有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的地貌类型为主。此外,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布局已全面展开,自然保护区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已超过2%。但由于各地自然、经济和文化等条件的不同,保护区事业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自然资源保护区的研究工作更是有很多工作要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待加强。在不同自然地带保存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生态系统或自然景观的地段,都成为当今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天然“本底”,它为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提供了评价的准则,同时也为探讨某些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与今后的合理发展的方向指出途径,以便人类能按照需要,又不破坏自然,而定向地控制其演替方向。土地资源的保护,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

  农田保护

  土地资源的保护,不仅要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还要重视优良的人工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好人类经过长期的劳动而创造的良好土地生态系统如农田、草原等。而且还要增强对土地污染的防御能力,减少环境污染,以防止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的保护要注意土地灾害的防治,尽可能减灾增收。

  农田保护,亦即耕地的保护。耕地是土地的精华,农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耕地经营的多少。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耕地多,农产品总量就大。耕地的减少,其质量下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威胁。这对于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不例外。例如,美国自1900年以来,其耕地面积几乎保持不变,而人口却比原来的7,600万人增加了2~3倍。美国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面积是我国的4倍,人均耕地面积是我国的8倍,其土地资源中也只有25%的土地可用于农业,只有0.5%的土地能够生产一些特殊作物。有人指出,美国每年有120万公顷生产能力高的土地转变为城市土地,由于城市发展占用良好的农业用地,迫使一些作物从最适宜区转向较适宜或勉强适宜的土地种植,不仅成本高而且产量与质量下降。美国发达的农业有赖于巨大的能源与财物投入,如果土地丧失,一旦能源危机对美国食品供给的影响将十分巨大。我国人多地少,农田保护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建设耕地保护区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遏制人多地少情况下耕地锐减趋势的迫切要求,是缓解和协调我国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与基本对策。建立耕地保护区,有助于土地的持续利用,有助于抵制城市的不合理蔓延,避免城市膨胀弊病的发生,实行城市合理规划,土地的合理开发,并缓和工农用地矛盾,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耕地保护区的建设,首先要从耕地减少趋势最为严重的地区做起。受区位条件、土地级差收益和城市经济辐射扩散作用的影响,大城市边缘地区、铁路和公路等交通线路沿线地带耕地变为非农用地的需要最为迫切,需要加以保护。其次,对我国农业商品基地的耕地保护应加以重视。我国地域广大,交通运输不太发达,农产品市场尚待完善,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区域供需平衡很重要。我国已建立起来的各种农业商品基地,是满足各地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保障,耕地的减少会使这种保障作用受到威胁。商品基地地区一般说来要么经济条件较好,要么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经济竞争力量较小,很容易为其他土地用途所取代,耕地保护如不通过强制的保护区建设措施,要使其不减少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三,耕地保护区的建设,是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耕地保护区建设亦要重视经济效益,只有对耕地保护区的土地进行全面开发和整治,使其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优化土地利用,使其按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路子发展,才可以抵御其他土地用途的经济竞争压力,使其保护价值得以体现。最后,耕地保护区的建设,要重视土地利用的长远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法制建设,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我国农业长期以来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向工业倾斜,为工业积累资本,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工业原始积累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工农业产值比例已转变为7∶3,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结构中最强大的产业部门。应彻底改变工业倾斜发展的战略,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以工补农,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国家对耕地保护区地区应采取适当倾斜政策,保护与调动农民种田务农的积极性。通过增加投入、劳动力转移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消灭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