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吐谷浑亲吐蕃,没有人民优势。
本来此战的失败就非常具有偶然性,按照薛仁贵的战前部署,本身就是打敌一个措手不及,试想郭时封将粮草及时押运到位,那结果又会是怎样?那么薛仁贵将马上切断吐蕃于吐谷浑的交通要道,以婆沙罗道为目标即可将整个吐蕃给瓦解掉。吐蕃号称40万,吐蕃最盛时常备军才46万,而且多在西域四镇和吐蕃国内,所以这40万军不可能全都是吐蕃人,除苏毗、羊同外,大部分应当是吐谷浑人。邀击郭待封的20万军,也当多是吐谷浑军(由此也说明吐谷浑国内亲吐蕃的占绝对势力)。那么他有多少粮食来养?薛仁贵在战争前期的获牛羊万余,这说明他是直奔敌军粮道去的,(唐朝历史 www.lishixinzhi.com)只要郭待封能按时将军需押运到,吐蕃40万将肯定面临灭顶之灾。
薛仁贵是整个战役的负责人,对于战役的失败自然逃脱不了干系。他不是白起,宁做断头将,不做辱国将,没必胜的战争他就不去,薛仁贵是完全可以说受命与为难。记得他败后说了句话: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说明他早就料到结果了,但他还是要去。原因还是派不出将,将一个安东将派到安西去。 在这种条件下,换成世界上任何一位将领恐怕谁也应付不了。
因为朝廷权臣相斗弹劾,战败罪责完全由薛仁贵承担,本来死罪,但是高宗念其往日功劳巨大,贬为平民。
但是薛仁贵的震慑力在这时候又体现出来了,薛仁贵离开辽东朝鲜以后不久,高句丽立刻发生叛乱,没办法,唐廷再才将平民薛仁贵起用平乱,薛仁贵到朝鲜,叛乱立即平息……但是好日子不长,后来因为一件杀人(史料为清晰记载)的事情有关联,又被贬去象州……到了60多岁开始不得安宁啊。
不久,朝廷大赦,他又回来了。高宗皇帝毕竟还是念旧,召见了薛仁贵,说:“以前在万年宫,没有你,我都变成鱼了。你还曾经为我消灭过九姓突厥,高丽,功劳是很大的。但是,有人在我跟前告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于失利。这件事让我非常恨你,而且疑心你不忠。事情都过去了,我知道那是有人诬告你。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能安稳地睡在家里,不给我指挥打仗去呢?”就这样,薛仁贵被重新起用了,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由此也可知,郭待封打了败仗后,先撤退回朝廷没有少给主帅薛仁贵栽赃。
开耀元年(681年),已经68岁高龄的薛仁贵开始了自己人生最后的一场光辉战绩。开耀元年,薛仁贵拜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长史,不久,东突厥不断侵扰唐北境,薛仁贵又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都督 682年,突厥酋长阿史那骨笃禄招集突厥流散余众,扩展势力,自称可汗,于永淳元年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反唐 .682年 ,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罪被囚),闻阿史那骨笃禄反唐,便诈称检校突厥部落以自效,趁机投奔于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骨笃禄因阿史德元珍熟知唐朝边疆虚实,即令其为阿波大达干,统帅突厥兵马,进犯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单于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682年冬 69岁高龄的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 领兵去云州,就是今天的大同一带,和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战。突厥人问道:“唐朝的将军是谁?”唐兵说:“薛仁贵。”突厥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发配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活过来?别骗人了!”薛仁贵于是脱下头盔,让突厥人看。因为薛仁贵威名太大了,以前曾经打败过九姓突厥,杀过许多人,突厥人提起他都怕,现在看见了活的薛仁贵,立即下马跪拜,把部队撤回去。薛仁贵来了就是打仗的,哪里会因为受了几拜就客气,立即率兵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斩首一万多,俘虏三万多,还缴获了许多牛马。这次第二次有10万敌军向薛仁贵下跪投降。(脱个帽子看个脸就这么大的威力?郭子仪也对回纥人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记载战前阿史德元珍曾经派人刺杀过薛仁贵,可见其威慑力)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即公元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因病于雁门关去世,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 薛帅的传奇的一生结束了。
简单总结下薛仁贵的光辉战绩
先来统帅指挥能力
三箭定天山,利用擒王之略,仅3支箭就几乎摆平13万人。
新城救援战,天降神兵,防止了败局的发生
金山之战,2000人对阵20万人,虽然后面有大部队,但是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这2000人了,而且后面大部队加起来才数万人,与敌人的20万之众还是差很多。
扶余川阻击遭遇战,仅2000人对10万人,斩杀2万余,败退7万余 高句丽40多座城市闻薛礼之名直接投降。
69岁带兵出征的雁门之战,以1万余对10万,大胜,完成人生最后一击。
即使是青海大非川之败,在下属违令,以3万对40万,照样使敌人损失惨重,最后仍然能让对方同意罢兵议和,已经很了不起了。
个人武艺高强表现
安地解被群围唐将刘君邛之围。
安市单骑冲进20万人的阵势,扰乱敌军,使敌军乱而无法战。
石城活捉已经连射杀本方10余的神箭手。
三箭定天山。
与温沙门大战于横山,匹马当先,无人能当
曾经射杀外族3品将军7人,三军统帅2人突厥小可阐,吐蕃未氏那木,影响巨大。
四位皇帝对薛仁贵的评价
唐太宗: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得到辽东也比不上得到你)
唐高宗:古之勇猛者,无一人可敌卿。
唐玄宗:卿父勇猛罕见,古之未有。(对儿子说的)
赵匡胤:猛焊一矣
看薛仁贵一生的经历,早年是凭借自己的勇猛而成名,后来的指挥作战也是非常神奇的,可以说明是个军事家。在朝鲜做为地方父母官,大力发展生产,整顿民生,能使亡国者感恩,说明薛仁贵的政治才能也是很突出的。即便那次大败也是本自己人出卖了。
薛仁贵一生作战上百次,仅败一次,其余全部胜利,一生没有犯过一次军事指挥上的战略错误,而且纂写的《周易新本古意》为世界上第一部辨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可见其军事才能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