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定约桥牌赛无论国际国内,特别是举办高等级的正式桥牌赛须采用完善的竞赛工具,这里指的是遮幕和专用叫牌盒加上推盘进行的。也就是说,从牌桌的对角线上拉起一张不透明的帷幕,互为竞赛对方的两名桥牌手处在一隅。叫牌时,不用嘴,也不用写,而是从挂置在桌角的专用叫牌盒中抽出卡片以替代口和笔。卡片内容分40多种,包括 1草花到7无将,还有“派司”、“加倍”、“再加倍”、“揭示注意”、“读秒”、“请裁判”等等。
原先,桥牌赛中的“叫牌”是口述的,顾名思义,“叫”应当是要出声的。但实践证明,同一个人在发声时往往出现音量大小、速度快慢以及出声清晰与混浊的差别。心术不正的人,难免借此搞“猫腻”。即使是讲求“费厄泼赖”的绅士风度者,也常因叫牌人发音不清或者是自己耳背而产生误会,从而引起争议,小则影响情绪,大则闹到不欢而散。从竞赛的角度来看,这就干扰了赛程的顺利进行。于是方法上演进了,变“口头叫牌”为“书写叫牌”。但是书写叫牌并不能从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字是桥牌手自己写的,可以写得大些或小些,端正些或潦草些,还可以从左中右的“倾斜度”上变花样,这样,要搞“猫腻”或有“猫腻”之嫌,很难说得清楚。除此以外,利用书写作弊的其他可能也完全可想象。在桥牌赛中找裁判,甚至告到仲裁委员会也不少见。所以,重大比赛对书写叫牌需要改革,而专用桥牌叫牌盒正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它把叫牌中所需要的内容用印好字样的卡片替代。这就消除了用手写叫牌的种种缺陷。它曾广泛应用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以及1970年于瑞典和 1974年在拉斯帕尔马斯举行的两届世界奥林匹克对式桥牌比赛中正式采用。但是采用专用桥牌叫牌还不能解决由于桥牌斤的面部表情或其他小动作有意无意地作出传递非法信息的现实,照样也还会发生桥牌竞赛纠葛。
为了防止面部表情或手势等作弊因素,或因疏忽而出现非正当地交换信息的可能性,意大利的马?佛朗哥发明了一种遮幕。在一段时间中曾应用于意大利本国的主要桥牌比赛,但当时仍采取手写叫牌,遮幕单项改革虽有效果,还不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