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子苏东坡的四段红尘情缘

中国儿童资源网

大才子苏东坡的四段红尘情缘

  第一个进入苏东坡“情爱”视线的女人,是苏东坡的一个堂妹,她叫什么名字现在我们已无从知晓,只是在苏东坡的诗文中称她为“堂妹”或“小二娘”,这“堂妹”或“小二娘”可以说是苏东坡的“初恋”。他们的相识是在东坡的祖父苏序去世之时,那时,东坡十几岁,父亲苏洵远游归来,东坡的叔叔和亲属们也赶来奔丧,此时,他的堂妹出现了。这是一个很健康、很活泼、很可人的女孩,比苏东坡小几岁,他们在一起一定玩得很快乐,苏东坡心动了,那是一种情窦初开的萌动,那萌动是纯的、美的。我想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郭沫若,在其《自传》中曾说,年少时,曾极想摸一下新婚嫂子的纤手,那是一种充满期待、充满羞涩的情感。据苏东坡后来回忆说,他自家的这个堂妹“慈孝温文”,因为同姓,在关系上进一步发展的路被彻底堵死了。后来这个堂妹嫁给了一个叫柳仲远的青年人。再后来,苏东坡旅游途中,曾在靖江她的家中住过三个月,并写了两首诗给她,其中一首中有“厌看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之语,另一首则有“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荫结子时”的句子。林语堂先生以为这两首诗是很典型的“情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苏东坡当时的心态。在苏东坡晚年流放外地之时,1096年4月19日,这个堂妹突然去世,而堂妹丈夫写给苏东坡的信,竟在路上整整走了三个月。也就是说苏东坡得到堂妹去世的消息是在三个月之后,就是“这样”,听到堂妹的死讯,东坡依然“情怀割裂”、“心如刀割”,并为堂妹写了颇有真诚之感、一往情深的祭文。祭文说:“……万里海涯,百日讣闻。拊棺何在,梦湿濡茵。长号北风,寓此一尊。”痛哉,惜哉!在他海南流放归来途经靖江之时,身染重病的苏东坡还是挣扎着来到靖江他堂妹的坟前,向堂妹及其丈夫致祭。这是苏东坡第二次为其堂妹写祭文,写得更为深情动人。那一天,是1101年6月12日,距离苏东坡在常州去世仅仅四十六天(苏东坡是当年的7月28日去世)。在第二天,当几个朋友去看望他时,竟惊奇的发现东坡先生在床上侧身面壁,哽咽抽搐,无法起床接待他们。他的堂妹成为了苏东坡一生中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绚丽“风景”。

  苏东坡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是他生活中很出色的助手。1054年,就在晋京赶考之前,十八岁的青年才子苏东坡娶了十五岁的王弗。这是一桩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王弗是个很贤淑、“敏而静”的女人,她平实精明,一直关爱着自己的丈夫。她内向,与苏东坡的坦直豪放的性格恰好互补共助。她知道苏东坡勤读苦学,就伴他“终日不去”;对于书中记事,东坡偶有遗忘,她都能从旁提醒,东坡问她其他书籍,她也“皆略知之”。在东坡做官之后,她时常提醒着特“个性”、特“性情”的丈夫。东坡往往把与之交往的每个人都当成好人,自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又言“余性不慎言语,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肺腑。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之乃已,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于是,就有了王弗“幕后听言”的故事。当东坡在与来访的客人谈话之时,王弗总是躲在屏风的后面屏息静听。有一天,一位客人走后,她问丈夫:“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她说,你呀费那么多工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说话迎合你的意思。多聪明的女人!又有一次,“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王弗待客人走后,立即对丈夫劝诫说:“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有王弗在身边,可以说是苏东坡的大幸运。但好人往往不长命,1065年5月8日,二十六岁的王弗不幸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那就是东坡的长子苏迈。公公苏洵对这个儿媳妇也非常满意,于是就对东坡说:“汝妻嫁后随汝至今,未及见汝有成,共享安乐。汝当于汝母坟茔旁葬之。”葬后,东坡在王弗的墓前悲痛的长叹道:“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一怙!”苏东坡与王弗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弗去世后,东坡一直不能忘怀,妻子提醒他的话语不时在耳边响起。就在王弗死后的第十个周年,正当苏东坡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的孤寂失意的日子里,在梦中又依稀见到了久别的妻子,于是写下了让后人读了只想落泪的两阕小词,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其词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那年苏东坡三十九岁。词中写出了一个中年男人对爱妻十年前死别的惨痛回忆,透露出的是在失去幸福后只有在梦中才能追踪的那种凄苦心情,开创了用词来悼念亡妻的先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