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

儿童资源网

口若悬河

  源于《晋书·郭象传》。晋代的郭象是一个著名的清谈家。他幼年时非常好学,善于思考问题,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总喜欢探个究竟。成年后,有许多人推荐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去,而是把研究学问和谈论哲学当成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因为他专心读书,知识非常渊博,所以讲解问题时能够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并充分发挥自己独到的见解。当时的太尉王衍常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好比悬在山上的河流奔泻,直往下灌,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后来,人们就用“口若悬河”来形容人谈吐流利,能言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