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新成语124条(二)

儿童资源网

常用新成语124条(二)


  75. 全线飘红。飘红原指股价上涨。因股市上涨的股价以红色显示,故称。全线飘红指股价全面上涨。“沪深两市全线飘红创‘6·24’行情后最大涨幅”(中新网2003/1/14)引申指事物处于全面上升的态势。“可以说,今年辽宁省‘五一’黄金周旅游无论在游客数量上,还是旅游收入上,都实现了‘全线飘红’。”(《辽沈晚报》2002/5/10)“2003年,湖北省轻工生产全线飘红:实现销售收入580亿元,利税50亿元,利润22亿元。”(《湖北日报》2004/1/7)
  76. 人间蒸发。指人或事物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救女儿大火吞噬美丽容颜无情丈夫人间蒸发”(《北京青年报》2002/3/8)“小区物业半夜莫名人间蒸发开发商当起临时管家”(《北京晨报》2003/9/10)“但正是这家‘放心中介’公司,卷走了所有租户预交的租金,人间蒸发了。”(《新京报》2003/11/13)
  77. 人见人爱。形容十分可爱。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国内服装界还处于计划经济下,服装是短缺商品,常州人推出的这些服装品牌、尤其是西服系列很受国人欢迎,在上海市场‘人见人爱’。”《扬子晚报》2003/1/7)“她有着一张人见人爱的面孔,她那宛若天使般的笑脸,倾倒了无数歌迷的心。”(搜狐女人2004/5/20)“淑英的艺路很宽,不但擅长写实的花篮、果盘和群猪,做到造型准确,神态生动,人见人爱,而且善于挖掘传统题材的新美点,既保持传统雕刻的古朴遗韵,又赋予它们新的艺术生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5/24)
  78.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出自武侠片《卧虎藏龙》(2000年)。“江湖”的直接词义是“江”与“湖”,但其暗指并非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身体离开习惯支撑的土地之后漂泊在“凶险难测,前途未卜”的“另一种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感叹自己的无奈,而学生进入高三之后的学习心理,就真的有种‘人在高三,身不由己’的感觉,从而产生一些普遍的但又具有明显阶段性的心理特点,我暂且称它为‘高三现象’。”(《河北日报》2002/10/14)“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回避不了的办公室政治”(《北京晨报》2003/3/27)
  79. 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这个词源自现代社会学理论,原指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我国目前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中处于竞争弱势的阶层或群体。我国弱势群体的范围有不同的说法,主流的说法是包括以下四部分人:下岗职工、‘体制外’的人(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或集体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城农民工和较早退休者。“这本书给所有残障人士提供了一个事迹的范本,给社会提供了一个洞察弱势群体的窗口。”(《今日东方》2001/7)“但切不可忘记,在繁荣兴旺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光明日报》2002/2/5)“应该说,弱势群体在任何社会都存在,只不过在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表现更突出罢了。”(《杂文报》2002/4/30)
  80. 山不转水转。来自那英演唱的同名电视剧主题曲(1990。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伤。“在职场中,同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但冤家宜解不宜结,同在一片蓝天下,何必为了一件小事而耿耿于怀呢?更何况山不转水转,大家都需要彼此的帮助。”(《21世纪人才报》2003/2/22)“就以这次与蔡明搭档的郭冬临为例,最早他与郭达、蔡明同一战壕,后来有两年又跟冯巩团结在了一起,眼下,他翻过来又和蔡明重新聚首了,正所谓山不转水转。”(南方网2004/1/2)“即使背叛,也能够强装笑脸,说几句生意不在仁义在、山不转水转有缘再合作的废话,然后掉转头去各自东西。”(《散文百家》2004/2下)
  81. 闪亮登场。原为广告用语,表示一种新产品出来了。现泛指一种新事物出现了。“闪亮”含有“受人注意”的意思。“在最近的某一时装发布会上,一批崭新的纺织品闪亮登场。”(《世界博览》2000/3)“回顾往事,中国三大网络股在纳斯达克上市从闪亮登场到竞相跳水,如今却又出人意料地卷土重来,这其中的确是极富戏剧性。”(《环球财经》2003/12/30)“五一假期,游园生活成为人们的又一种度假方式,而北京的几大主题游园正以‘新、奇、亮’的姿态闪亮登场,有体验高新科技的太空主题公园,有惊险刺激的魔幻主题公园”(《北京晚报》2004/5/1)
  82. 善解人意。指善于体察他人的心境,能理解和谅解他人。“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躁动的社会里,男人活得不易,男人们时下热衷的话题却是最最渴望找到那种善解人意的女人,女人的漂亮温柔只是其中之一了。”(《顺德报》2001/6/29)“被大众传媒渲染的所谓中年魅力,其实是由这么几个关键词构成,如事业有成、经济实力、阅历丰富、善解人意、性成熟等。”(《河南日报》2004/3/22)“采访快结束时,有男记者开玩笑地表示想与其合影却怕被同行骂,嘉欣立刻善解人意地说道:‘没事,就说我想和你合影吧。’随后嘉欣还故意踮高脚与这位个子很高的男生合影,可爱的模样逗得在场所有人大笑不已。”(《成都晚报》2004/4/30)
  83.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能接待宾客、应对各方人士,又善于经营家务。多指女性。形容有较高文化层次而又贤惠温柔的女士。含褒义。“凡是富有、功成名就的男人,必然需要自己的妻子漂亮、贤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生活时报》2003/1/8)“在赵赵心目中,那些暴发户或者土大款,是绝对配不上那些有文化有修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白领的。”(《中华读书报》2003/2/26)“现在昆明也开设了这样的‘好太太俱乐部’或‘好太太培训班’,从修身到养性,就是要将你培训成为一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太太。”(《春城晚报》2004/4/16)也写作“出得厅堂,下得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