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例子:子息从来天数,原非人力能为。最是~,堪令耳目新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谒后语:红萝卜开花长了葱;空箱里取物;魔术师变戏法
谜语:魔术;说假话
成语故事: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 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 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 ,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忽然间有了“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 ”呢还是“无”。
洋为中用
拼音:yángwéizhōngyòng简拼:ywzy
近义词:反义词:全盘西化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例子:~和古为今用要有机地结合
谜语:进口货;发展我海上资源
药笼中物
拼音:yàolóngzhōngwù简拼:ylzw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备用的人才
解释:药笼中备用的药材。比喻备用的人才。
出处:《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冲》:“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曳尾涂中
拼音:yèwěitúzhōng简拼:ywtz
近义词:苟且偷生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
境里苟且偷生。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秋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庸中佼佼
拼音:yōngzhōngjiǎojiǎo简拼:yzjj
近义词: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解释:庸:平凡的人;佼佼:特出。指平常人中的特别出众者。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例子: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者也。”
牖中窥日
拼音:yǒuzhōngkuīrì简拼:yzkr
近义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牖:窗户。隔着窗子看太阳。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
鱼游釜中
拼音:yúyóufǔzhōng简拼:yyfz
近义词:瓮中之鳖、鱼游沸鼎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釜:锅。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纲传》:“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例子:姜尚进山,似~,肉在几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一回)
玉毁椟中
拼音:yù huǐ dú zhōng简拼:yhdz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云中白鹤
拼音:yúnzhōngbáihè简拼:yzbh
解释: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