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

儿童资源网

四字成语

  重三叠四

  拼音:chóngsāndiésì简拼:csds

  解释:〖解释〗形容多次重复。

  出处:〖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二:“本朝建官重三叠四,多少劳扰!此须大有为后痛更革之。”又卷一百一十八:“经书中所言只是一个道理,都重三叠四说在理,只是许多头面出来。”

  四战之国

  拼音:sìzhànzhīguó简拼:szzg

  解释:〖解释〗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出处:〖出处〗《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板板六十四

  拼音:bǎnbǎnliùshísì简拼:bblss

  解释:〖解释〗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出处:〖出处〗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例子:〖示例〗这个人~,不通人情。★王安忆《绕公社一周》

  扬名四海

  拼音:yángmíngsìhǎi简拼:ymsh

  解释: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文房四侯

  拼音:wénfángsìhòu简拼:wfsh

  解释: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四至八道

  拼音:sìzhìbādào简拼:szbd

  解释: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四书五经

  拼音:sìshūwǔjīng简拼:sswj

  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例子: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暮四朝三

  拼音:mùsìcháosān简拼:mscs

  解释: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拼音:yǎnguānsìlù,ěrtīngbāfāng简拼:ygsf

  解释: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例子:金香,你捡煤核要放聪明点,得~,……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本腿子们就躲开。(吴祖光《闯江湖》)

  狼烟四起

  拼音:lángyānsìqǐ简拼:lysq

  近义词:烽火连天、烽火遍地反义词:平安无事、国泰民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战争动乱

  解释: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例子:这火筒节节生枝,能吹得~;实在放他不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放之四海而皆准

  拼音:fàngzhīsìhǎiérjiēzhǔn简拼:fzsz

  近义词:反义词: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解释: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