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声音的成语

儿童资源网

描写声音的成语

  78、 剑首一吷: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头一吷”。

  79、 撼天震地: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80、 欢声雷动: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81、 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82、 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83、 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84、 瓮声瓮气: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85、 群雌粥粥: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86、 阒然无声:形容寂寞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87、 如雷灌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88、 无声无色: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

  89、 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90、 咄嗟叱咤: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91、 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92、 敲金戛玉:指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同“敲金击石”。

  93、 散伤丑害: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94、 不断如带: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95、 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96、 警愦觉聋: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97、 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98、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99、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100、 喧宾夺主: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101、 轰雷贯耳:贯:贯穿。轰响的雷声贯满了耳朵。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102、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03、 琴瑟不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104、 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105、 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106、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107、 凤鸣鹤唳:形容优美的声音。

  108、 乳声乳气: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109、 解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110、 扼腕叹息: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111、 狼嗥鬼叫:形容声音凄厉。

  112、 沸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其喧腾。

  113、 潜移默化: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114、 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115、 音容宛在:音:声音;容:容颜;宛:仿佛。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116、 鼻息如雷: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