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凰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氏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三尺,按三十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持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持病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角徽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里,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冯梦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警世通言》第4页)
在黑暗中,这小提琴好象发出了一种银光,特别是它那凸出的琴腹被照亮得如此强烈,使得杨科几乎都不敢对直看它。在这皓洁的月光中,凹进去的琴腰、琴弦和弯把,所有这一切都看得十分清晰,琴钮亮得就象圣约翰节的萤火虫那样,旁边挂着的琴弓就象一根银条。([波]显克微支:《音乐迷杨科》《外国短篇小说》上册第4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