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彬同志艰苦朴素,虚心好学,关心他人,把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他常说“世界上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都是生死相关,血肉相连的一家人,任何帝国主义都是我们的死对头”他对身边的人要求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导。“我们是在敌后抗战,是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我们的任务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搞人民战争,只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有牺牲自己,保护群众,才能取得群众信任”这是他常说的话。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自己带头这样做。在物质条件困难时,他带头省吃俭用,把发给他的衣服,鞋袜常常让给身边的同志用,自己穿着补丁的衣服,春夏秋穿小单衣,为了节省,冬天穿上较肥大的棉袄,为的是把手枪藏在里面。一到新区,住在老乡家,村干部和老乡误把周文彬当成是警卫员。在熟悉他的地区,老乡还笑着说,周部长你像个周邋遢。干脆以后我们不叫你部长,叫你周邋遢好了,他微笑着说,叫什么都行啊。我这样的邋遢干部多点才好呢。
周文彬同志一生谦虚好学。一九四二年,周文彬同志去晋察冀中央汇报工作时,由军区工业部长张珍(是周文彬的同学)同志陪同他到太行山军工厂参观学习。厂里领导热情招待他,却被周文彬同志谢绝,坚持同工人同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对张珍部长说“我们冀热辽地区,地处东北三省的要冲,是敌我争夺激烈的地区。日军经常扫荡,几乎天天打仗,弹药消耗很大。如果能就地生产,就地补充弹药,军民能消灭更多的敌人。”所以我必须向工人同志学习军工技术。
周文彬同志回到冀东以后,亲自着手抓军工生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带着警卫员试制手榴弹和地雷。冀热辽的军工事业,是在周文彬同志的关怀下发展起来的。
提到周文彬同志关心群众,关心干部和平易近人的感人事迹更是数不胜数,我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丁振军同志,原名丁凯,河北省湾县西坨人。一九一三年生,一九三四年前,丁振军同志在兰县汇文中学读书,毕业后在本村北边的小庙教书。在中学读书时,他就参加了冀热党的地下工作,于一九三三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三六年,丁振军同志组建了兰县县委会。由于他工作出色,冀热边特委派他到丰润,蓟县一带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一九三七年冬至一九三八年春,丁振军同志和其他同志一起参加了长城内外的抗日工作。
一九三八年七月,冀热辽地区组织起二十二县武装暴动,丁振军同志任冀热辽抗日联军第三梯队政治部主任。
一九三八年是十月,因为局势的变化,日伪军开始扫荡冀热辽地区,宋时伦对华坚持将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开往平西根据地进行训练。丁振军同志被留在冀东丰润县,遵化县,迁安县一带发动群众,建立秘密的抗日政权和青年救国会等组织。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丁振军同志任冀东东部地区办事处主任,一九四二年任工委书记,到北宁路南开发展新区工作;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十月牺牲前,任十七地委书记兼专员。
王少奇同志生于一九一二年六月,是河北省香河县城内北街人。学名叫王毓昆,号季如参加革命工作以后,化名王少奇,王英等。
王少奇自在通县师范念书起,就秘密阅读李大钊,陈独秀的文章,自觉接受革命教育。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念书时,参加过反对成立冀热察政务会,反对大汗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洪共自治政府”反革命活动。
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毕业后,遵照党的指示,王少奇同志,卜荣久同志,徐智甫同志吕瑛同志等深入到蓟县等农村,以行医,教书为掩护,从事抗日等宣传活动。如一九三七年二月,王少奇同志在蓟县板桥村卜荣久家西厢房开诊所,就是为了秘密地从事抗日工作。一九三八年四月,王少奇同志参加了李子光同志在盘山召开的县委扩大会议。同年七月是六日暴动时,他和李子光同志担任冀东西部地区的领导人。
一九三八年十月,王少奇同志带着暴动队伍到平西以后,曾任逐鹿,怀来联合县委宣传部长。自平西回到冀东以后,和夏德元同志组建了蓟遵兴游击支队,夏德元任队长,王少奇任政委。
一九四零年一月,李运昌,包森,周文彬,丁振军,李子光在遵化阁志湾开特委扩大会议时,王少奇也参加了。会后,王少奇配合包森,李子光进行缴匪工作,建立盘山游击根据地。王少奇同志任盘山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时间不长,王少奇同志改任蓟县,宝坻,三合联合县长,兼任西部地区医院院长。
一九四二年七月,王少奇同志任冀东专员公署秘书主任,还负责西部卫生的领导工作。
一九四三年十月调冀热辽卫生部任部长兼政委直至次年十月十七日牺牲。王少奇同志,是卫生部几位部长中最有能力的部长。自从他主持卫生工作以来,军队卫生事业发展很快。他的牺牲是我党和卫生事业的一大损失。所以军政首长器重他,卫生干部拥护他。伤病人员也都夸他是医术高名的专家。我在王少奇同志的培养教育下学得了很多的知识。
李彬秘书长也是冀东暴动期间的老党员,是威信及高的领导人之一。
吕光宣传是云南人,因地方口音在冀热辽地区工作有许多不方便,他积极学习普通话。
总之,在杨家铺牺牲的五位首长,是我党的忠实儿子,是人民的好干部。他们在冀热辽地区,深受干部和军民的拥护。杨家铺战役的损失,是党和人民的极大损失。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我还有位亲密战友叫苗士旺同志,我俩是一个村的并住的很近。在村念书时,他比我高一年级。苗士旺同志和我一样同一年参加工作。我在丰玉遵联合二区工作过一段时间,后随王少奇同志到冀热辽卫生部。苗士旺在特营二连机枪班当班长。在杨家铺突围时光荣地牺牲了。他和四百多名烈士一样,都是人民的战士,党的儿女。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的牺牲可谓重于泰山。党和人民为了纪念他们,在杨家铺修建了烈士陵园。县以上领导干部,在唐山,盘山两个烈士陵园也有他们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