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人物篇——徐志摩

儿童资源网

作文素材之人物篇——徐志摩

  徐志摩

  志摩,你远去了。那是隔代时间的无法逾越的距离,但见重重山,重重水。

  也许是梦里。我分明看到你梳理熨帖的小分头,金丝边镜片后面藏着深情的眼睛,在注视着什么?一片蔷薇色的薄雾,遮掩着黑暗,或者光亮。

  你说:“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绝非偶然。你违心地愿意人们最好忘掉你,其实,你还是希望你的爱要永远永远地记得你。

  我无法忘记,当我年轻的时候,当我少年的心被爱情充满,在我的体内,蕴发了一炷小小的火焰,称之为无韵的诗,称之为盲目的爱。志摩,你并不是转瞬即逝的云彩,而是云头里的云雀。洒落光瀑和骤雨似的,一泻美妙的歌音。

  你的脸色是苍白的,如同你的《新月》,那弯弯的一钩,也许有点儿嫩青,可有时候成熟得让人吃惊。你穿着长袍,腋间夹着一册精装的英国浪漫诗人的原版诗集和新出的波特莱尔《恶之华》的英译本。你将波特莱尔关于散文诗的名句,翻译成“志摩式的华丽”。

  我早早地抄摘在我那纸质发黄的笔记本里,若模仿当今新发明的流行语——我不大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应该是你不折不扣的“粉丝”,像罗丹名作丑老太婆那样的令人退避三舍的老“粉丝”!

  我和我已故的江南好友,曾学用京白完整地背诵你最长的长诗《爱的灵感》,还有写于意大利而爱死在中国的《翡冷翠的一夜》。

  志摩,你存活在祖国的母语中,因为你的诗语言的创造,有颖悟母语之美的自觉,天才般地在那无边丰饶的土地作深度的耕耘,给母语的白话化增添一些原色以外的补色及多种调和色。你按着新诗中内在的秩序和节奏,把握母语从整体到局部的肌理效果,追求一种平衡与张力。

  那时,大家都使用过你的一个词:翡冷翠,是欧洲古老城市的译音吗?

  翡冷翠,三个汉字,一首诗,半支歌,组合成统一色调的画面。

  仿佛投入火中的印度绿玉,在美人的心中冷却。

  我记得欧洲游时,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酒店里我要了一客柠檬冰砂,非液体也非固体,像雪又没有颗粒。真是沁凉的精致、皎白、细洁,犹裸足浸泡在被水缠绕的嫩草中,一阵游丝般的战栗通遍全身。

  莎扬娜拉!志摩,你远去了。你给我们留下了语言的盛宴。

  唉,那诗的魔方,我至今在徒劳地拼装。

  初读徐志摩

  ——初度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个夏天,不再炎热。手中握着的《再别康桥》,封面上是一座灰色的古老的桥和“徐志摩”三个字。

  这个七月,初读徐志摩;这个七月,走近徐志摩。

  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那张薄薄的书页,油墨的清香扑鼻而来,那是20年代的味道,因为放置了太久而多了些许的苦涩。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黑色的铅字,它们不同于普通的文字,因为它们的主人名叫徐志摩。“坐到了文坛金字塔的顶端,文字在他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带给读者的是莫大的喜悦。”

  作为作者,徐志摩成功了。他的文字不同于那些华丽辞藻的堆砌,那是心灵深处萌发出的真谛,那是他心路的历程,是他更为醇厚、凝重、深刻的感受、领悟和启迪。他的文字是美的:和谐、细腻、流畅,像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的文字也是深刻的,不是一般世俗的心所能理解的,只有真正痴迷于文学、醉心于文学的人才能领悟到他诗歌中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也许真正的美、真正的文学是不能被世俗的语言、世俗的认识所概括的,正如同真正的徐志摩,只能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理解,用心去体会。

  徘徊于徐志摩的诗篇里,我感觉自己似乎漂浮在洁白的云朵上,世界上的一切,不管是美好的、丑陋的、欢乐的、痛苦的,还是善良的、万恶的都尽收眼底。我的心越发地贴近这片土地、这个世界,我的心变得透明了,飘浮在天的最高处,一切都明亮了。

  “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绝唱》:读徐志摩

  “他唱,直唱得旅途上到处点上光亮,层云里翻出玲珑的月和斗大的星。”(徐志摩《车上》)

  ——题记

  一篇《再别康桥》使我遇见了志摩,也爱上了志摩;一部《人间四月天》令我体味了志摩,也感触了志摩。于是在假期我与好友一起拜访了徐志摩故居之海宁小洋房。

  光亮人生

  一句“他唱,直唱得旅途上到处点上光亮,层云里翻出玲珑的月和斗大的星”在我嘴里被反复地吟诵着。这正如志摩那短暂的生命,虽然艰辛坎坷却耀眼夺目,传奇多彩。

  垂髫启蒙的时候:他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在国内外均取得优异的成绩;郁达夫先生在《志摩在会议里》中写到:“那个头大尾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而考起试来或作起文章总是分数得的最多的一个”;我似乎看见了一个虎头虎脑,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小男孩,认真地捧着小说津津有味地读着,伴着稚气的模样,淘气的鬼脸,漂亮的文章,得意的笑容……乘风归去的时候:康桥的离别千愁万絮,却无失那份内心纯净的热爱,不因伤感而削减康桥的美丽,只是淡淡的忧郁,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林徽因那流星般瞬逝地爱情一度使志摩懦弱了,颓废了,消沉了,字里行间无不布满了失落与无奈,但却不失风流潇洒的风度和超脱爽快的气质。鲁迅先生曾批判说他文笔轻飘飘的,但是我觉得如果在写苦闷思想时笔调沉重,那会显得更压抑、沉闷的,那也失去了作文章本身的意义——抒感。

  曲折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