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四大古典名著里的元宵节

儿童资源网

细说四大古典名著里的元宵节

  四、《水浒传》中对元宵之夜的描写大多是打打杀杀。《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一章中,有一篇《绛都春》的诗词,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东京街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景致: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翠鹇竞飞,玉勒争驰,都闻道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庆玉殿共赏,群仙同到。迤逦御香飘满,人间开嘻笑,一点星球小。隐隐鸣梢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宋江在正月十一到了汴梁以后,与柴进商量时,就说“明日白日里,我断然不敢入城。直到正月十四日夜,人物喧哗,此时方可入城”。至于宫中,更是必须凭“宫花锦袄”才能出入。而在正月十四之夜,宋江和柴进去当时最高档的大酒楼樊楼“赏灯饮酒”,听到隔壁下包厢中有人唱歌:“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宋江走近前去喝道:‘你这两个兄弟,吓杀我也”到了元宵这天,“是夜虽无夜禁,各门头目军士,全付披挂,都是戎装惯带,弓弩上弦,刀剑出削,摆布得甚是严整。高太尉自引铁骑马军五千,在城上巡禁”。宋徽宗虽然标榜“与民同乐”,却也只敢从地道中溜出皇宫私会李师师。即使如此,当李逵在李师师家大闹放火时,“惊得赵官家一道烟走了”。“城中喊起杀声,震天动地。高太尉在北门上巡警,听得了这话,带领军马便来追赶……把门军士急待要关门,外面鲁智深轮着铁禅杖,武行者使起双戒刀,朱仝、刘唐手拈着朴刀,早杀入城来,救出里面四个(宋江等人)。方才出得城门,高太尉军马恰好赶到。而吴用派来接应的梁山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突到城边,立马于濠堑上,大喝道:‘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早早献城,免汝一死!’高太尉听得,那里敢出城来。”东京汴梁的元宵,也是被闹得天翻地覆,皇帝和高俅都狼狈不堪。

  清风镇只有“三五千人家”,“花荣到已牌前后,上马去公廨内,点起数百个军士,教晚间去市镇上弹压。又点差许多军汉,分头去四下里守把栅门”,为了维持秩序,动用了近千名军士。他们的任务是晚间到镇上去弹压,也就是防止意外,至于四下里把守栅门,大概是为了减少人数,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因拥挤而导致的踩踏等突发事件。花荣本人,由于是镇上的军事首领,更是担负着保卫的重任。他已经是将各路军士的任务安排停当,在宋江准备去看花灯时,他说:“小弟本欲陪侍兄长去看灯,正当其理。只是奈缘我职役在身,不能勾自在闲步同往。今夜兄长自与家间二三人去看灯,早早的便回。弟在家专待,家宴三盅,以庆佳节。”花荣重情,希望亲自陪宋江去看灯,但是他更忠于职守,所以他只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派手下的人陪同。要是花荣本人亲自和宋江去看灯,是否就可以免去了宋江被抓的命运呢?那也不一定。花荣在场,刘知寨未必就会看在他的面子上放宋江一马,花荣定会全力保护宋江的安全,这样一来,他们的冲突也许在元宵节时就会爆发。即使刘知寨慑于花荣的武功,不便当场拿人,根据他的性格,宋江被抓也是迟早的事。清风镇的元宵之夜,似乎除了宋江被抓,并未酿成大的灾难。可是,正是因宋江被抓,引出了花荣大闹清风寨,又引出了秦明夜走瓦砾场,青州城里,“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惨不忍睹。

  大名府的元宵放灯:“闻达亲领一彪军马,出城去飞虎峪驻扎紥,以防贼人奸计;再着李都监亲引铁骑马军,绕城巡逻,勿令居民惊忧。”吴用就是因为元宵放灯而制定了里应外合的计划,鼓上蚤时迁就建议,“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他自己“乘空潜地入城。正月十五日夜,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人马劫牢”。而那些被派作内应的人马,也就是化装成各色人物,顺利地潜入了大名府。最有讽刺韵味的是,其中的邹渊、邹润,是扮成了卖灯客人进入大名府的。如此看来,大名府的那些严密的防卫,实在只是空有虚名。到了元宵之夜,时迁趁翠云楼上的“阁子内吹笙箫,动鼓板,掀云闹社,子弟们闹闹嚷嚷,都在楼上打哄赏灯”的时机,在“翠云楼上点着硫黄焰硝,放一把火来。那火烈焰冲天,火光夺月,十分浩大”,进城的梁山头领们在各处大闹,梁山军马兵临城下,直把“烛龙街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时安”的大名府,顷刻间变成了一片火海:“烟迷城市,火燎楼台。千门万户受灾危,三市六街遭患难。鳌山倒塌,红光影里碎琉璃。屋宇崩摧,烈焰火中烧翡翠”。还是蔡福请求柴进“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等到“柴进寻着吴用,急传下号令去,教休杀害良民时,城中将及伤损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