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论据一:概述文段的主要人物、一件事、结果+议论分析。——证明分论点一。
论据二:概述文段的主要人物、另一件事、结果+议论分析。——证明分论点二。
C用排比或对偶分别概述主要人物的几件事作为略写事例论据。
取材于考卷阅读材料的做法,其实与提取课内材料一样,可以用缩写法,也可以用提取部分内容扩写法。写时要加议论分析,切忌大段照抄原文。
【训练示例】
以下作文试题和文言文阅读文段同出于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试卷,请根据考题后的要求作训练题。
Ⅰ、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带来灾难。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滴穿;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Ⅱ、文言文试题: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1]罔,捆蒲草,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着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3]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1]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注释:[1]罘(fú),捕兽的网。[2]笥(sì),一种容器。[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
[4]驲(rì),一种车。
(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卷文言文试题阅读选文)
〖训练题〗
请围绕“水的联想”的题目,拟定一个中心论点,从以上文言文选段中,提取分论点,编写三个论据并加分析议论来证明两三个分论点。其中一个详写的论据含议论字数400字左右,每个略写论据连同议论字数在200字以内。
【说明】
由物引出联想,这种题目写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较为合适。但抒情散文对象征体的拟人化描写份量大,难度较大;议论性散文可以用叙述事例代替部分形象描写,更容易成功出彩。但如果我们一时找不到事例,可以看看试卷的阅读文段是否可以剪裁编写利用。
【答案示例】
1。
友情如水,源远流长。
水源于高山,相约百川,融为一体,共奔大海。
情谊如水,源于崇高的情怀,绵绵长流,磐石难阻,抽刀难断,共赴理想的大海。
潺潺流水,如泣如歌,娓娓诉说着动人的友情故事。
齐国人北郭骚靠编织为生,却无法养活母亲。他向所仰慕的宰相晏子求教养亲之道,晏子派人开府仓送粮款给他,北郭骚只接受粮食而退回金子。晏子敬佩北郭骚的人品,自此在心中把他当成朋友。
不久,晏子因被景公猜疑而出逃,途中造访北郭骚并告以实情。告别之后,北郭骚就到了王宫,对通报者说:“晏子是天下的贤人。现在他离开齐国,齐国必遭强国入侵。与其见到国家破灭,不如现在就死去,请让我用头来替晏子表忠诚吧。”随后自刎。与他同行的朋友捧着北郭骚的断头说:“北郭子为国而死,我将为北郭子而死。”也自刎了。
景公非常震惊,亲自驱车追赶请回晏子。
溪流为之呜咽,江河为之沸腾。为了朋友和祖国,哪怕自己摔得粉身碎骨,摔成得玉碎珠溅!这是水的深情,水的豪迈,水的刚强!
2。
友情如水,有时澎湃激昂,有时却风平浪静,平淡无语,蕴藉深沉。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北郭骚与晏子交情的写照。
一面之后,两人只有神交。晏子逃亡,朋友没有忠言和妙计相赠,只有平淡如水的一句话“先生勉力而行吧!”可谁曾料想,在此挥手一别之时,竟是北郭骚暗下决心用生命成全朋友伟业之时?
没有肝胆相照的豪言壮语,却有为友赴汤蹈火的义举,这就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在波澜不惊的外表下,酝酿汹涌激荡的情感。这是水的淡泊,水的深情,水的无私!
3.
友情如水。朋友之间,应如海纳百川,宽大包容。
告别北郭骚,晏子登车离去,回想朋友冷淡的话语,他对天长叹。他不是埋怨朋友,而是反省自己出逃是否妥当,还自责对士人如此不了解,竟然无法解读朋友话中深意。当他知道朋友为他而死时,更是深感内疚。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这是“宰相心里能撑船”的胸怀,这是大海的胸怀。
有这样胸怀的人,才能拥有似水清澈、明亮剔透的友谊!
(摘自编者下水文章《友情如水》)
【说明】
Ⅰ、以上三个论据的编写,加上排比、比喻式的开头和结尾,则可以写成一篇关于评说历史故事的议论性散文。如果掌握了一个较长的课外素材,也可以用这方法写。
Ⅱ、从文言阅读选段取材编写论据,可以参考阅读段下面关于对原文理解和分析的选择题中四个选择项内容。可以用正确选择项和错项改正后的内容加工成排比句作论据;也可以参考所有选择项内容加工连缀成一个故事;还可以取其一点,结合原文内容扩写一个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