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议论文作文最新时事素材

儿童资源网

2014高考议论文作文最新时事素材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底都会向社会公布当年的“十大语文差错”,这些差错许多都来自日常生活,这也是当下中国人滥用和错读汉字的一个缩影。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嬛”字的读音从小说到电视剧一直被谬读,最后竟成为全国观众口口相传的白字剧。这部热播戏本因其深厚的文学语言被盛赞,却因一字没过语文关而成为了遗憾甚至笑柄。

  再看看近年来发自网上的各种恶搞语言:“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后拒

  绝)、“人艰不拆”(人生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上说:“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其实已走上囧途,既没有‘吐槽’、卖萌的创造力,也没有‘白骨精’‘蛋白质’的幽默感,纯粹是生拼硬凑,无趣且无聊。”

  一面是随着书写工具的革新,带来人们手写能力的全面退化,使汉字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一面是网络时代的语言革命,让汉语沦为无序、无解甚至无厘头的“文字狂欢”。

  曾几何时,国人曾掀起过临摹《庞中华钢笔书法字帖》的热潮。那时,人们坚信“字如其人”,每个人都希望写得一手好字,起码自己的签名能“拿得出手”。而今,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字都写得歪歪扭扭,甚至写白字错字、提笔忘字。撇开智能输入法,现代人大多都会陷入提笔忘字的尴尬,一种新型“文盲”也应运而生。

  电脑普及之初,社会上各种盲打速录大赛盛行,人们从在键盘上挪不开双手,到打字变得游刃有余,甚至许多老年人都能在QQ、智能手机中网聊得热火朝天。键盘的确给文字传播带来了速度、提高了效率,就像硬笔书法代替柔软的毛笔字一样,这无疑是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在这种进步之下,作为古老汉字的传承者,中国人还是得担当起继承和传播这一文化的历史使命。

  博大精深的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我们是使用它、继承它的人,守护这一宝贵的文化迫在眉睫且不可推脱。

  ———摘自“新华网”

  点评

  文章从《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出发,引出“汉字危机”现象。但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汉字的书写危机,而是高屋建瓴地把危机的外延扩大———汉字读音危机、网络恶搞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回顾国人临摹《庞中华字帖》这段写得入情入理,让我们从情感上产生书写汉字的欲望,因为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汉字的魅力只有提笔书写才能真切感受到。全文说理充分且情真意切,文字并不尖刻却句句在理,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