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市民祭祖踏青活动剧增,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同时,也要防止清明前后“火纷纷”。广州市公安消防局提醒市民,无论是出游还是祭扫都要格外注意,出行前需关闭煤气阀门、电器开关等,祭祖时要文明祭扫,防止香火爆竹等引发火灾。
以2014年为例,清明节期间全市共发生火灾20起,无人员伤亡,直接财产损失11600元。但分析近6年来4月份广州市火灾数据,4月火灾起数及伤、亡人数较上月均有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小孩玩火引发的火灾或因小孩模仿大人点火烧纸祭拜,在清明节及节后时有发生。2013年4月15日越秀区光塔街中山六路一出租屋因小孩玩火引发火灾,造成建筑物局部坍塌,1人死亡。2011年4月6日23时许,番禺区石基镇官涌村姚大街1巷10号2楼一出租屋内因小孩玩火引发火灾,造成两名男童死亡。
安全提示
扫墓祭拜时……
●祭扫点烛、燃香、烧纸、燃放鞭炮,要远离居民住宅、公共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易燃易爆场所、山林、草原,防止引发火灾;要及时清理周围可燃物,并进行现场守护,防止灰烬复燃或飞火引发火灾;请勿在大风天点烛、燃香、烧纸和燃放爆竹;发现火灾,请及时拨打119报警。
●祭扫活动中,严禁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家长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让孩子点烛、燃香、烧纸、燃放鞭炮。
●林区、墓区管理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值班、防火巡查制度,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及时发现、处置火情。
出外踏青时……
●小长假外出游玩前,关闭家中煤气阀门防止煤气泄漏,关闭家中不必要的电器电源预防电器线路起火,及时清理阳台、楼道上堆积的杂物消除火灾隐患。
●驾车出游要在出发前仔细检查车辆电路、油路,预防车辆自燃;车上要配备1公斤以上的车载灭火器,以便能及时扑灭汽车初期火灾;若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发生火灾,应当立即从车门或打开车上的紧急逃生出口疏散逃生;也可用车载安全锤或其他尖锐物品(如高跟鞋、雨伞顶)敲击车窗玻璃四角破窗而出。
●入住宾馆、酒店或在商场、电影院、KTV等人员密集场所时,首先要留意安全出口位置,熟悉逃生方向和路线,了解灭火器、防烟面罩等器材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发现安全出口被上锁等消防隐患及消防违法行为,应提醒商场工作人员进行改正或拨打96119火灾隐患投诉电话进行举报。
遭遇火灾时……
●在公共场所遭遇火灾时,应首先考虑沿疏散楼梯向室外逃生,及时佩戴场所中放置的过滤式防烟面罩,或用湿毛巾、湿衣服捂住口鼻减少烟气侵害。如大火封门、封路无法逃生时,应选择有空气、水源的地方进行躲避,要关闭门窗,用湿毛巾、湿衣物堵塞门缝,并向门上浇水降温。
●逃生过程中不要乘坐普通电梯,不要贪恋财物,不要盲目跳楼。
●拨打119告知具体被困位置,并发出求救信号,白天可在窗边挥舞颜色鲜艳的衣物,晚上可打手电、吹哨子等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及时赶往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