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笑脸”传递善与美

儿童资源网

“让座笑脸”传递善与美

  据报道,2014年12月4日,家住武汉洪山区、年近70岁的屠婆婆,因每次乘公交地铁时,总有人主动让座,她突发奇想,每当有人让座,她就在征得对方同意后用手机为其拍照,半年来共拍下59张照片。“59张笑脸,59次让座经历,59次美好的回忆”,网友纷纷点赞。

  有句名言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59张“让座笑脸”之所以让人感动,被网友所关注,也在于每一张笑脸凝聚了没有湮灭的正能量,59张笑脸汇聚起来就是绵绵爱心的滚滚波涛。其实,现在社会上不乏善意之光,而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缺乏对善意的发现、尊重和宣传。对好心人的铭记,就是做到这些的第一步,将每个细小的善意汇聚起来,就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59张“让座笑脸”象一枚多棱镜,折射出社会文明的纷缤色彩,透过它可以看到社会文明一个真实的状况;通过它更能看出我们关注和善待社会善意的缺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多的着眼点不止要放在“大感动”的善举,也要关注平凡而普通的“微能量”,把这些汇聚起来,便是社会的主流,便能驱散少数冷漠个案的寒意,增强社会文明自信,“捂热”社会信任。

  “让座笑脸”给社会和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必须把品德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孩子抓起,贯穿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教育能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大家来共同营造。比如,让座虽然需要受让者用“感恩”来良性互动,但并不需要物质回报。其实,对让座者说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或者投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报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就是对让座行为的一种激励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