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观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观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观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观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观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观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观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那怎么写关于王的观后感呢?
其实王指王者,指某些事物一定方面上的最强或出类拔萃者。物种之间的优秀者,最高者。
所以这样的观后感你大可直接从作品本身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非常简单.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篇不错的观后感
荆轲刺秦王观后感
今天晚上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简直给我一种想死的感觉,老师出于好意给我们放了一部影片以示消遣,但偏偏就放了那部叫《荆轲刺秦王》,个人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所有的影片中最烂的一个。 其实我并不想贬低它,但是没有办法,谁叫他真的这么低级而索然无味,完全颠覆了历史人物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影片中秦王只有二十出头,却让年过半百的李雪健饰演,虽然他在其它影片中表现非凡,但还是难以接受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人去演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而且他所表现出的秦王疯疯癫癫、残酷暴戾、出尔反尔、时而大喊大叫,甚至还有一点傻不啦叽,完全没有始皇帝应有的威严和气势,真的令人大失所望。
荆轲作为一个刺客,因杀了一个盲女而自责,放弃了刺客的事业,靠卖草鞋为生,却意外地被赵女看中作为刺秦的刺客,他冷酷、孤独、装疯卖傻,不愿再做刺客,但最后为爱情重拾旧业,成就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荆轲。
王志文在以前的片子里演的都是很正直很正统的人,但这次演的嫪毐虽然是个假太监,也实在太过了点,说话慢吞吞,表情还异常奇怪,甚至还有神经病的倾向,这个人物的出现不禁让人捧腹大笑,他演的前半段就是个笑料。
总的感觉是这些人物都有点神经兮兮,不禁让人怀疑陈凯歌是不是在向我们展示一个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古人内心世界和行为举止。在漫长的两个多小时里,教室里充斥了唏嘘声后不屑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