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知道吗?我有很多心里话想对您说,但总怕伤了您的心,每次话到嘴边,都咽了下去。但如果我再沉默下去,无论对您,还是对您的儿子都没有什么好处。
记得今年国庆节的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穿好衣服,正准备出门,就听见您大声问:“上哪儿去?”我说:“我约了几个同学今天去公园玩。”“那可不行,你们几个小孩子去公园玩,又没有大人陪,不能去!”“都跟别人约好了。妈妈,别人都不用家长陪……”“别人是别人!你知道吗?现在外边坏人很多,万一你们被拐骗了怎么办?不能去!”您的态度很坚决。我回到屋里,看着楼下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走了,我是多么想和他们一起去玩耍呀。可是,您就像关小鸟似的把我锁在了屋里。妈妈,您为什么对我这么不放心呢? 今年春节,全家回老家宜宾,那里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看着地上白茫茫的积雪,我好奇得不得了,怀着喜悦的心情对您说:“妈妈,我要去玩雪。”您说:不行,天太冷,会冻坏的。”看着窗外的小朋友们玩得那么开心,我实在忍不住了,再三请求,您才勉强答应了,但条件是要多穿一套毛衣、毛裤和一双毛袜子,还要戴上一副厚厚的手套。穿戴上这些,我都快变成一只大笨熊了。我刚来到雪地上,您就说:“哎哟,小心地滑,别摔着!”我刚捧起一团雪,您又说:“哎哟,小心,别冻着手!”当我在雪地里打滚儿时,您又说:“哎哟 ,别在雪地里打滚儿,小心冻着身子!”我扫兴极了。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妈妈,您总是不许我这样,不许我那样,这不是爱护我。我在一天天长大,需要有自己活动的天地,需要接触社会,需要锻炼。妈妈,您应该放开手,否则我只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铁笼中的小鸟,经不起风吹雨打。妈妈,我想这不是您所希望的吧?
[评]
1.选取自己亲自经历的两件事,具体说明妈妈对孩子过分“爱护”,有典型意义。使用的人称也做到了通篇一致,很可取。
2.开头和结尾都很好。开头段两次转折(如“但……”)有用意;第一次,表现了作者对妈妈的理解和爱,能使妈妈感动,奠定了与妈妈交流的感情基础;第二次,则把“话”必须说的紧迫性突现了出来,以便引起妈妈的重视。结尾段直抒胸臆,而且和议论相结合,尤其是用“温室里的花朵”和“铁笼中的小鸟”作比,很有力度。
3.人物语言有个性,如妈妈在雪地上一连三次说的“哎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