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变奏曲

儿童资源网

麦收变奏曲


  每年麦收时节,爸爸都要带我回老家帮助爷爷麦收,可今年老家一直没信儿。我和爸爸都很纳闷儿,爸爸今年怎么还不来叫我们呀?爸爸实在坐不住了,说:“敏敏,咱们回家看看去。”于是,我和爸爸坐上车,向老家奔去。

  回到家,远远望见爷爷正在场院里晒麦子。我迷惑不解地问:“爷爷,今年麦子怎么收得这么快呀?”“用联合收割机呀!嘿,个把小时就割完了,又快又方便。你们看,才几天,全村的麦子就快割完了。” 爷爷指着地里,自豪地对我和爸爸说。

  我们爷仨坐在树阴下。爸爸感慨地说:“社会发展可真快呀!去年咱这儿还在用收割、脱粒机,打麦子时差点儿没把我累死。今年就用上联合收割机了。”

  “可不是吗,想一想这才几年?”谈起麦收,爷爷也颇多感慨,冲着我说:“你刚出生那阵子,收麦子还能用收割机?那时连脱粒机还没有呢!用镰刀把麦子收回来晒干后,就用牛拉着碌碡轧。中午正是最热的时候,也是麦子最干、轧麦子最好的时候。那才叫急人呢!记得有一年刚把麦子割回来,连下了4天雨。麦子卖不出去,咱家吃了一年发霉的麦子。”

  “又过了两年,也是麦收的时候,你姨来了,她很自豪地说:‘你没上我们那儿看看,人家使的那个东西轧麦子真快,好几个小伙子挑麦草都赶不上趟儿。’你姨说的就是用拖拉机轧,那玩艺儿当时还很稀罕的。”

  “大包干那年,咱村新进了两台脱粒机,轰动了全村,村里配了专门的机手和打场人员,大包包干过后没几年,村里有人买来了收割机,又引起村里人一阵惊喜:那玩艺儿割麦子可真快,一台能顶几十人呢!再看看现在,脱粒机、收割机都被淘汰了,用上了联合收割机,社会的发展真快呀!……”

  我打断了爷爷的话:“爷爷,你说明年麦收还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啊,明年会是什么样子呢?”爷爷喃喃地说着,眼睛望着远方,陷入了深思。

  [评]选材角度新。以家乡麦收工具的变化(从镰刀到收割机和脱粒机,再到联合收割机)这样一个侧面,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及科技兴农政策取得的可喜成就。

  人物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如“那阵子”、“大包干”、“那玩艺儿”、“那个罪”等词语,很有乡土味,又很得体,符合人物身份和年龄。

  结尾问而不答,耐人寻味,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深化了本文“变”的中心。

  不足之处:大量篇幅都是写爷爷说,显得手法单一。如果能将人物(爷爷、爸爸、“我”)当时神态、动作、心理等穿插进去,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