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喷香的肉夹馍

儿童资源网

那喷香的肉夹馍

  去年四月的一个早上,我在校门口看见同学玲梅拿一个肉夹馍,吃得很香。我不由自主地来到卖肉夹馍的摊儿前。卖馍阿姨热情地问:“小同学,买馍吗?”我装着很饿的样子说:“想买,可我没带钱。阿姨,我赊一个馍,明天就把钱送来,行吗?”阿姨很痛快地答应了,并麻利地给我夹了一个馍。我接过来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真香啊!几大口,一个馍就下了肚。馍虽然很香,但从哪儿弄钱给阿姨呢?家里只有爸爸一个人上班,工资很低,妈妈干零活儿,早出晚归,从不舍得在外面吃一顿饭。正想着,上课铃响了,我赶紧跑回教室。

  第二天早上,我想,不能再去赊馍了,但一想起那雪白的馒头、喷香的肉酱、翠绿的辣椒丝,实在挡不住它的诱惑,又去阿姨那里赊了一个馍吃。一连七八天,我去赊馍,都不见阿姨提钱,我就大起胆子来,有时还让她夹两个。

  一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又一天早上,我去赊馍时,阿姨要我还钱。我心里一惊,但马上找一个借口说:“我爸妈回老家了,等他们回来了,就把钱还给您。”阿姨答应了。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她那里欠了30多元钱。一个下雨天,我去她那儿赊馍的时候,阿姨说:“华文娟,我是小本生意,赊不起的。我打听过了,你家大人在家,你赶紧把钱还了,要不然我就去找你家长了。”

  听了阿姨的话,我心里非常害怕,每天都提心吊胆的。上课时,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一反常态,答不上来。一天下午上自习课,老师让我们默写课文,我不是落句子,就是写错字,一连三遍都有问题。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华文娟,你这几天上课为什么不用心听讲,老是心神不定的?今天的错误这么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低下头,一句话也说不出。

  为了阻止阿姨找我要钱,我绞尽脑汁换着各种花样撒谎。今天给阿姨写个条子说“等我爸爸开支后,一定还钱”,明天写个条子说“我爸上晚班洗澡时,把外套放在更衣室,忘拿了”,或者说“爸爸又出差了”。但纸里包不住火,阿姨终于把这件事对老师讲了。

  一天课间操后,老师叫我到办公室,问:“你是不是欠卖馍阿姨的馍钱?”我吓得不知说什么好。老师说:“我早上去吃饭时,那个阿姨告诉我的。”老师又说:“回家好好跟大人说,把钱还给人家。”我答应着出了办公室,心“怦怦”地跳了好半天。但一回到家,看着爸爸妈妈那疲倦的身影,就不敢说了。

  又过几天,阿姨亲自到学校找我,我吓得躲起来不见她。这时,我既后悔又害怕,真恨不得像孙悟空一样,一个跟头翻到十万八千里远的地方躲起来。转眼到了星期四的下午,我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那位阿姨又来了,她把我领进办公室,找到我的老师。当着老师的面,阿姨问:“你爸爸发工资了吗?”我说:“没发。”阿姨又问:“你妈在家吗?”我说:“不在。”老师把玲梅叫进来问:“你每天上学路过她家门口,看没看见她妈?”玲梅回答:“我每天都能看见。”老师见我满嘴谎话,就让玲梅去叫我妈。

  我妈来了后,阿姨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妈妈赶紧拿出30元钱给了阿姨,并说:“虽然家里的生活过得挺紧巴,但这钱坚决要还,不能给孩子养成坏习惯。”同时妈妈还向阿姨道歉,说是自己管教不严,孩子才会这样。

  看着妈妈那花白的头发、苍老的脸和一双布满老趼的双手,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又悔又恨,恨自己不争气,为什么挡不住肉夹馍的诱惑;悔自己不该一错再错,成了一个不诚实的孩子。

  [评]本文以肉夹馍为线索,把材料组织得井然有序,多而不乱。从赊第一个馍的起因写起,到妈妈还上“我”赊馍欠下的30多元钱的债结束,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小作者以说谎“拖债”为重点,而对自己如何抵挡不住诱惑一再赊馍只作简单交代,如“一连七八天……”、“一转眼……”、“不知不觉……”等,这样写不但使情节有了波澜,而且很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文中对肉夹馍的几处描写(包括侧面描写)恰到好处。第一处写同学“吃得很香”,这是“我”赊馍的诱因;第二处是“我”自己的感受:“真香啊!”为“我”继续赊馍伏笔;第三处是“那雪白的……辣椒丝”这处描写很直观、很具体,也正是“我”一再赊馍的原因。

  文题拟得合适,有些词语用得也极准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