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也奇怪,我这人平时斯斯文文的,竟也玩起泥巴来了。
你瞧,我手上捏得脏脏的,满手都是黄泥,看上去,真不像一个小女孩。但是,我不管这些,还是像模像样地捏着。
我们的学校,我最熟悉,我想把它捏出来。我便捏呀、搓呀,一会儿就捏出了第一层,一会儿又捏出了第二层。教学楼大体捏成了,我又在楼顶上“盖”上琉璃瓦。你千万别笑,只不过是用绿色颜料涂涂罢了。
一座教学楼捏完了,但看上去总不顺眼。噢,缺了最重要的东西。我笑嘻嘻地捏起来:“辣椒色的门、草绿色的窗,雪样白的墙,还有那闪亮的玻璃黑板,装饰得可真是五光十色。我又在教室里摆上“录音机”、“投影仪”、“钢琴”,还有那“多媒体”。
“对了!”我突然惊叫起来。我们校园里有那么多树、花,干吗不把它们捏出来呢?不一会儿,盛开的樱花,含苞欲放的山茶花,伞形的垂梅……就整齐地排列在“校园”的四周了。
看着自己的“杰作”,我竟笑出声来。捏得好吗?根本不是,样样都“四不像”。
我们的学校,只有用我们的智慧和知识,才能把它打扮得生机勃勃,妩媚多姿。
[评]本文构思巧妙,内涵深刻。表面看来,小作者是写用自己的双手捏泥巴,细细品味则是用赤诚的童心“塑造”全新的校园,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学校发展远景的企盼,主题积极。
语言生动、活泼,有童真童趣。
问题集中在第四段:“笑嘻嘻地”用在此处恰当吗?“辣椒色”究竟是红色还是绿色?楼外部的“门”、“窗”、“墙”可以捏,而教室内部的“玻璃黑板”、“录音机”、“投影仪”、“钢琴”、“多媒体”等小物件怎么捏?怎么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