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爷爷比童年

儿童资源网

我和爷爷比童年

  我的爷爷是位高级知识分子,发表了好多论文,还出版了不少书。可听爷爷说,他的童年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爷爷家里很穷。他四五岁就开始帮助大人做家务活儿:割草、捡烘、提水、放牛……只要他能干的,什么都做。那时候,爷爷很想读书,可全家人连吃饱肚子都不容易,哪来的钱让他上学呢?但是爷爷不死心。他求知的欲望很强烈,也很会动脑筋。当时,我二爷在读私塾,私塾学生复习功课,叫“温书”,都是高声朗读。一本书从头到尾背下来,叫“包书”。我二爷晚上“温书”的时候,我爷爷就坐在门口听。爷听得很仔细,一边听,一边往心里记。我二爷念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他“包本”了,我爷爷也能背下来了。前年,爷爷教我读《新三字经》时,他还背老《三字经》给我听呢。解放后,爷爷才有机会上村里的小学读书,那时,他已经13岁了。

  跟爷爷相比,我的童年太福了。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全家都在城里住。爸爸开个小工厂,妈妈当医生,收入虽不算怎么多,但我家的生活也够得上小康水平了。我根本不需要像爷爷童年那样为“嘴巴”奔忙了,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家长送到校门口,中午放学坐公共汽车回家,傍晚有爷爷又骑着车子在学校附近的巷口等我了。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快长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我现在上的是全城最好的小学,学校设备很齐全,教我语文课的是特级教师,教我数学课的是大学本科毕业的高级教师,他们的水平都是全县一流的。

  我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好愉快啊!我一连几学期都获得了“三好学生”的称号,但是我学习没有爷爷那样自觉,也没有爷爷那样用心,不然的话,我的成绩还会更好些。

  我的童年这么美好,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

  点评:文题规定了文章有两部分内容不可少,一部分是爷爷的童年,一部分是“我”的童年;在写法上,对比是必须的。这些本文都具备了,可以说文题相符。

  对比点选得好。小作者不是仅仅将祖孙二人的童年生活做对比,而是又把爷爷和“我”在学习上的“自觉”和“用心”程度进行对比,使文章具有更大的教育作用。这是本文成功的关键。

  开头一段好,说明爷爷的成就大,反衬了爷爷学习刻苦。第二自然段对“温书”和“包书”的介绍,有旧时代的特点。结尾段点出主题,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