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前,有个小小的松竹园。
松竹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棵挺拨的雪松。它已经长到三层楼高了。树根牢牢扎在土中,粗壮的树干笔直如桩。雪松的叶子就像一根根钢针,如果用手去碰一下,你会觉得扎得慌。烈日当空时,校园里的其它树木都被烤得“低下了头”,憔独这棵雪松昂首挺胸。寒冬时节,其它树木的叶子落光了,而雪松经过雪花的装扮,显得更绿了。
雪松周围的竹子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棵棵,一排排,密密麻麻的。远看,那竹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近观,竹林又像一道道绿色的屏屏障。微风吹来,那竹叶发出刷刷的响声,仿佛在演奏着一支美妙的乐曲,又好像是伙伴们那一串串悦耳的笑声。清晨,小鸟在枝头歌唱,与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汇成了一支动听的校园晨曲。
松竹园里还有一块提示牌,上面写着:“因为你的爱,花儿红了,草儿绿了,树儿长高了。”“给我一把金钥匙,我能开启未来。”多么优美的语句呀!它时时陶冶着我们的心灵,天天伴着我们健康成长。
每当跨进校门,走过这小小的松竹园,看到这巨人般的雪松和挺拔的竹子,总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在心头:我要像雪松一样坚强,像竹子一样乐观!
我爱这美丽的松竹园。
点评:本文对松、竹的描写角度不同,对松重点描写它的个体特征,如各部分的形态、生长习性等;而对竹则抓住竹林这一整体形象来描写。这样写较为合理,有静有动,使松和竹互相映衬,特点更加鲜明。
行文有变化。写松,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竹林,则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条理清晰,眉目清楚。 恰当运用比喻手法,如风吹竹林的响声“好像是伙伴们那一串串悦耳的笑声”,准确、形象地描摹出了风吹竹动“刷刷”作响的情形。倒数第二段的两个比喻,使主题自然地得到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