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看见床头那个蜗牛标本时,就会想起去年夏天的那个小实验。
那天下课后,我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逮住一个蜗牛,我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瓶里。
你瞧!它长长的小脑袋上长着四个触角,显得小巧玲珑。深黄色的外壳上,还带一点点黑色,蛮漂亮的嘛!
我突然想起了两个问题: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它的眼睛、鼻子都在哪儿?
我想:要想知道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得先从吃的方面入手做实验。我拿来一片菜叶,又捉了一只小蚊子,放在离蜗牛不远的地方。蜗牛慢慢爬着,它选了白菜叶吃,我由此断定蜗牛是害虫。
它的鼻子、眼睛又长在哪儿?我又拿来一片菜叶,给它吃,只见它先用一对长触角碰了碰,然后又用一对短触角碰了碰,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猜想那触角大概一对是眼睛,一对是鼻子。可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呢?我把正在吃菜叶的蜗牛拿开,放在远处。它又慢慢地爬过去,长触角还不停地动。我想:这对长的肯定是眼睛,短的就是鼻子了。
这次小实验,不仅使我了解了关于蜗牛的知识,更让我明白了只有自己动手动脑才能找到答案的道理。
[评]通过实验来验证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并分出它的鼻、眼来。这种想法、做法,符合孩子的特点。文章内容真实,且充满孩子气。小作者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十分可贵!
不足:①说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提法不准确,因为蜗牛属贝类,而不属昆虫类。②仅靠一次小实验就得出哪儿是鼻、眼的结论,恐怕也缺乏科学性。③说短触角是鼻子,不正确。
[背景知识介绍]
蜗牛,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贝类软体动物,头部有长短两对触角,眼睛长在长触类的顶端,口则在短触角的下方,腹面有扁平的脚,背负着一个螺旋形的外壳,喜欢潮湿。主要以苔藓、树叶、草本植物表皮为食,危害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