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语与《牛儿吃草》

儿童资源网

学习成语与《牛儿吃草》

  寒假就要到了。寒假期间,同学们都要读一些书。我建议大家不妨结合读书学习一些成语。为什么要学习成语呢?我们知道,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具有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和富有表现力等特点。比如“青出于蓝”,意思是说: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它的颜色却比蓝草深,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你看,这么复杂的意思,只用“青出于蓝”四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难怪有人把成语比作“集成电路”呢。成语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频率很高,你们从小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怎么才能学好成语呢?我们可以用“牛儿吃草”的方法。牛儿吃草,总是先把草吞进去,然后再来慢慢反刍。只有这样,才能将青草转化为富有营养的牛奶。

  我们在读书时,发现了不懂的成语就要在小本子上记下来(最好一起记)。也可以读读“成语故事”之类的书,并随手记下成语的意思和用法。――这就是“先把草吞下去”。

  记下的成语还要经常温习。闲下来的时候,可以翻翻自己的小本子,将成语放在例句里体会体会意思和用法。也可以试着将小本子上的成语按意思归归类。如果是几个同学在一起,还可以做做“成语接龙”的游戏。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平时处处留心,读书、看电影、看电视、跟人谈话,如果读到或听到自己记过的成语,就要想一想,人家是在什么场合用的,是怎么用的。还要在说话、写作文的时候,大胆使用学过的成语。――这就是“慢慢反刍”。

  就这么不断地“把草吞下去”,不断地“慢慢反刍”,积累的成语就会越来越多,对成语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紧持下去,这些成语就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像“将青草转化为富有营养的牛奶”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