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乐家扬科》是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文中直接或间接写了十几种声音。这众多的声音,丰富多彩的拟声词,极富感染力。这篇课文的“音响效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刻画扬科的形象
大自然里的一切声音,扬科都觉得是音乐,“小虫为他演奏,麻雀为他歌唱”,“木杈呜呜作响”,他听得入神,“青蛙呱呱地叫,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他陶醉其中。旅店里的歌声、提琴声使他着迷,使他产生联想。通过这些“音响”的描写,反映扬科对音乐的入迷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小音乐家的形象。
二、反映扬科喜悦的心情
“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这是在课文里扬科讲过的唯一的一句话。他摹拟了树林里听到的声响“噢咦!噢咦!”反映了扬科听到树林“奏乐”时的喜悦心情。
三、预示扬科悲惨的命运
琴弦“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琴声并不“凄惨”,这是作者写扬科将要遭受残酷毒打时所流露出的感情,同时也是扬科听到琴声的感觉。轻微的琴声是扬科悲惨遭遇的开始。
四、代替具体场面的描写
“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混成一片。只因为小扬利摸了一下提琴就惨遭咒骂与毒打,谁能忍心看,谁能忍心听,可这骂声、打声、哭声,声声入耳,声音揪心哪!作者用声音代替了惨不忍睹的场面的描述。
五、衬托扬科的悲惨命运
扬科就要死了,村子里的音乐依然是那么美好,“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多么迷恋这一切呀!可万恶的地主走狗,不!是那万恶的社会夺走了这一切。扬科用生命换来的只是“一下轻微的琴响”,从此,他再也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了,再也不能拉自己的小提琴了。扬科死得好冤哪!
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扬科死了,白桦树在“哗哗”地“号叫”着,为扬科鸣不平。作者对扬科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仇恨,通过白桦树的“号叫”深深流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