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精美段落

儿童资源网

摘抄:精美段落

  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在成都美丽的浣花溪畔,有一座最简陋最普通的茅屋。然而,就在这草堂之内,却顽强的跳动着一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心。被后世尊为中国“诗圣”的杜甫就在这里栖身,凭借这茅屋遮风挡雨。可上苍连这一点怜悯也不肯给他,秋风怒号,大雨滂沱,把草堂的屋顶席卷而去。面对茅草飞散和群童抢夺,瘦骨嶙峋的诗人在唇焦口燥、倚杖叹息之余,却由“吾庐独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以他博大的爱国爱民之心,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响。诗人饱蘸激情,写下了这首留芳百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嫩绿的春色,宛转的江流,半开的花蕾,银色的月光,静谧的夜晚,大自然设计了这些良辰美景,愉悦人类的心灵,陶冶人类的情操。其中的哪一道景色都足以叫人浮想连翩,心旷神怡。然而,盛唐之初,一位诗坛俊杰张若虚却神奇地把这五种景色凝结在一首诗作之中,成为响彻历史长廊的盛唐之音,诗中之诗。

  即使是在千年之后,我们如今来吟咏这篇美文,依旧是齿颊生香。它分明是一幅朦胧而空灵的水墨丹青,月夜里的江花,江花下的春水,春水边的游子,游子心中的怨妇,诗情画意、儿女情长与历史沧桑浑然一体,水乳交溶。它又分明是一首清丽而委婉的江南丝竹,以哀而不伤的浅吟低唱,赞美自然,歌唱爱情,感叹人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但愿我们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这样一片皎洁的月光。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14岁的我爱读书。不知何时,儿时的嬉笑已成了回忆。当有些人沉溺于网吧,有些人热衷于神聊,日暮灯下,我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听张爱玲讲那30年代的旧上海的往事,我总会有陶醉之情,久久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

  在那里,我倾听“旷野的呼声”、“喧哗与骚动”,看见“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独”。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九曲黄河;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命运就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命运就是屈原留在汨罗河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

  人们常说,轮船在河里航行,没有航标不行;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没有方向盘不行,那么,人生道路上的航标和方向盘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理想。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