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部分学生开始列已知条件,找相关知识点,要不就乱凑,凑不出来基本上放弃了。我们现在教会大家的不是做题步骤,而是解题方法。大家要认识到数学难度是高中所有学科中最简单的学科,因为数学只要答案出来,步骤清楚,就能得分,并且全部的知识点再所有学科中所占最少。大家多年的数学做题习惯是先列条件,然后去凑。大题难题中所给的设问基本上这么做是凑不出来的,要用找到思维起点的方法去解决,这种方法可以解答任何题型。
现在看求解过程。
(这道题是一道明显的找思路的题。遇到一道陌生的题目,没有思路时,该怎么把它快速的做出来?)
解:大家看这道题,属于条件特多的题型,一般而言,条件特多或特少的题型,我们可以用逆向思维去找这个题的入手点,就是从问题入手。
1)本题所问:淡季售价多少可获得最大利润?根据必要性思维,要想求得这个结果,前提必须留出获得利润的表达式,利润是收入减成本:
故设卖价为x,销量为y,则有利润为:xy-100y
2)继续推导前提,我们知道利润的表达式,那么要知道x与y的关系,根据题目条件,售价与销量成线性:
设:y=kx+b(k<0)因为售价高,销量低,故k<0
3)继续用必要性思维推导前提,要想进一步知道y与x的关系,就必须有特殊值获得k和b,题目中给出了特殊值,即销量为0的时候,卖价最高:
即y=0时,设x。为最大值即kx。+b=0故b=-kx。我们不是要求b,而是为了化简,代入y=kx+b得:y=k(x-x。)
4)现在有了x、y的关系式,别忘了我们的目的是第一个前提,即利润式子xy-100y,即y(x-100),那么通过代入,有利润式:k(x-x。)(x-100),这个式子的变量就减少为1个x了。现在问题变成一元二次方程求极值。用初中的配方法化为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或用高中不等式方式求解),我们用配方法:由于K<0,可得x-x。=100-x时(-b/2a中轴,开口向下),有极值。x=50+x。/2注意,此时的x是最大利润时的值,所以是极值,即题目给的140这个值。
5)现在可以完全利用题目条件了,旺季的x。等于1。5倍淡季的x。要想知道淡季x。的前提是旺季的x。的值,那么我们利用利润最大的条件求x。了,根据条件,有x=140,那么x。=180,那么淡季的x。=120,那么淡季的最大利润同样适用x=50+x。/2的表达式,即x=110,整个问题就出来了。
数学大部分题型都可以这么做,这道题是寻找前提的典型,这就是数学的必要性思维,就是做题的固定起点,一旦大家每次做题都按照这个思路,就不怕新的题目了。
大家看我这么解答,这道题会了,这是学生;大家将我这种思维方法学去了,并应用到其它题上去,这才是考生。
一个合格的考生,必须抓住考试的本质,在考场上始终要保持客观性,即试题问什么,我们答什么,尤其是理科和英语,还有选择题这块,标准化答案只有一个,你为什么会在读懂题目的情况下做错呢?一主观想象,你当时认为这个答案是说的通的,但是你是出题的,还是人家出题的?是你以为题目包含了这个东西,但是题目说到没有?没有。所以你做错了,错了不要紧,最怕的是以为这么着做错了是马虎问题,马虎就是想当然或者想的太多造成的。
什么是客观性?就是假设别人没说,你就不知道。尤其是英语阅读,很多答案看似没有道理,反而是正确的。比如说我出道题:一天没吃饭了,我要大吃一顿。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A选项:一天没吃饭,我饿了;B选项:我正在大吃一顿;C选项:我一天至少吃一顿。问这三选项选哪个?选A的就是习惯性主观,题目告诉你我一天没吃饭就代表我饿了吗?题目字面上没有,就没饿了这回事,所以不对;选B的是没有根据题目字面意思去做题,题目说我吃饭了没有?还没吃吧,所以这是审题的不客观;C答案不合理吧,但是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天至少要吃一顿,这就是客观,因此选C。又比如一个题目说:外面气温40多度,没人敢出门,问你选不选外面很热这个答案?肯定不选,题目字面上又没告诉我外面很热啊,除非题目明确告诉你40多度表示很热。
还有语文选择题,只要本着客观审题原则,题目字面给的啥意思就照着这个意思做就没错,这才是符合命题者考查你的意思。很多人做选择题时题目完全看的懂,但是一主观联想,就错了。
做一个合格的考生,要能够做到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做对,从做对到快速做对,从清醒状态下会到不清醒状态下会,到最后要不会也能得分。
可是大家从头到尾都在研究从不会到会,依赖什么呢?依赖题海过程中的参考答案、老师讲解,然后强记,没有做总结,没有提炼里面解题共性,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每次拿到新题的时候,依旧在想以前怎么做的,该用什么方法,该从哪里入手,做的多了,简单的题自然可以做出来,但是违背了考试是从试题出发的角度,要在题目中寻找解题方法,把任何题都当作第一次做,去验证你的思维,形成一种解法,解决大多数题,这才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做对,并给下面做铺垫。
学习没有捷径,考试是有捷径的,当大家用一套思维做出了许多题的时候,看到考题,自然而然的会根据题目来判定做题方向,从而达到快速做题的效果。道理很简单,当大家每次都能够从题目提干和设问中寻求解题方法时,哪怕临场压力造成不清醒状态,也能做对。即使题目不熟悉,平时没练习过,反正做任何题都一样,都是跟着题目去走,到最后也能做出来,即使不能全对,也能拿下许多步骤分。一句话,跟着题目走,不要跟着以往做过的题目走。
理科解答题做题思维无非这么几种:顺着题干的意思,寻求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差异点,如何才能将问题和答案保持一致(求同思维);寻求达成所求条件与题设相关的必要信息(必要性思维);严格按照题目字面意思纯分析解题(客观思维,考好理科尤其是物理大题和英语的基础思维)。记住考试考查的是能力与思维并重。目前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不差,都具备了差不多的能力,至少你知识点掌握了,题目看得懂,解答看得懂,这就是能力。而现在所欠缺的仅仅是思维。大家可以关注一下,那些考高分的同学,是他们的思维对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