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纪游

中国儿童资源网

苏杭纪游

  1996年8月2日 晴

  来到号称“东方威尼斯”的苏州,心里便迫不及待地想去看拙政园。据说它是明代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所造,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

  走进拙政园,首先见到的是一缸缸、一塘塘的荷花,原来这里正在举办荷花展览。荷花被称为“花中君子”,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吟赏。但在我看来,它远不如木芙蓉出色。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总带些个人的喜好。这时,塘中划来了几只小船,几个卖莲蓬的大嫂,慢慢地划着桨,叫唤着买卖。想必王献臣当年也是坐在小船里,带着家人,饮酒吟诗……这又让我想起了无名氏的《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突然,身旁的导游按了按喇叭,高声说:“大家请看,这就是至今尚存的明代小桥。”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真有一座小石桥,宽不过1米,长大约2米,很不起眼。可仔细一看,上面雕刻的花纹圆润细腻,精致古雅,绝对的明代风格。桥下溪流水声淙淙,真是“小桥流水”!

  过了九曲桥、六角亭,又是一座小桥。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电视剧《红楼梦》黛玉葬花时经过的那座桥,它坐落在树荫下,显得幽暗古朴。我想象着黛玉提花篮、握花锄、掩埋落红、悲戚吟唱的情景。黛玉是不幸的,如果她当时不是住在大观园里而是生活在自己的故乡,生活在父母身边,也许她的命运会是另一番样子吧。

  到一山丘上的亭中小歇,见到一种不知名的花,花瓣如胭脂,绿叶如翡翠,娇艳可人。来得一枝,却是有色无香,令人扫拙政园淡雅古典,留给我的印象很美。

  1996年8月7日晴

  来到杭州西湖边,正是中午。只见蓝天渺渺,碧水粼粼,心胸顿开。路边的垂柳长发飘飘,在风中翩翩起舞,那细柔的声响就像一曲美妙的迎宾曲。石子路把我们引到葡萄藤下的长廊里。坐在长廊的石凳下,闭眼聆听蝉的吟唱,感受从葡萄枝叶缝隙里透过来的微风的轻抚,真是舒服!

  我们光坐船去湖心亭。但见湖心有个小岛,上面树木葱茏,鸟鸣婉转。上了岸,一座麻石砌的牌楼平静从容地立着,正中写着“湖心亭”三个遒劲的大字。牌楼前有两个花坛,内有一种不知名的大花,花瓣薄薄的,分红白两种。红的娇媚,白的淡雅。深绿的枝干精壮矮小,那么绿,好像轻轻一挤就能挤出汁水来。嫩嫩的青草密密丛丛。盛开的鲜花招来蜜蜂“嗡嗡”奔忙。

  依依不舍地别了湖心亭,我们又坐船去三潭印月。西湖碧波万顷,阳光照得水面闪着点点金光,像是龙王爷脱落的片片金鳞。走近三潭印月的月形洞门,两旁翠竹迎客,门上题有“我心相印亭”的字样。一看,后面真有座亭子,飞檐挑角,朱红瓷顶,古朴清雅。亭里很多人都在拍照留念。我走到栏柱边,见有三个小塔,有大酒缸那么大,形状像田螺壳。据说在月夜,小塔会被月亮照得一片银白,在茫茫澄碧的猢中格外耀眼。

  最后,我们还坐在围栏上观赏了花港之鱼的美景,漫步了四季吐翠的苏堤。
                             左永宁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