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中举之后

儿童资源网

孔乙己中举之后

754050131
主页:754050131 本文评级:3级 实名: 积分:分 年龄: 点击: 学校: 时间:2011-02-12 小红花朵[点击赠花] 会员组:
  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之后,用双手坐着走路,来到了一个人烟稀少,冰天冻地的荒野。他找到了一个小草棚安顿下来,可是饥饿和寒冷向他无情袭来。
  一天晚上,他饿得昏昏沉沉的,感觉到飘飘悠悠的来到一个大门前。他很奇怪自己怎么会飞?正在他发愣的时候,突然门内传来一声:“门外何人?哪里来的?为何这么矮?是有钱的还是做官的?”孔乙己吓了一跳,忙说:“在下是孔乙己,无家可归,乞恕冒昧打扰。”随后一个牛头一个马面把他拉进门内。孔乙己面前端坐着一个胖胖的、黑黑的头戴王冠的人,那人问道:“你是孔乙己?为何坐在地上?见到本府还不下跪!”孔乙己道:“小人两腿已不能跪了,求老爷恕罪。”那人道:“原来是个废人!我看也是个没钱的家伙!来人哪,先让他上一回刀山,再让他下一回油锅,然后把他打到‘猪羊马’地府,去管畜牲!”旁边的一个脑袋长得像山形的小头人道:“王爷请慢,或许他要有钱呢!不如让下官先问一问。”那人道:“好吧!”那个小头人道:“孔乙己,你知道你现在在哪吗?这是地府,上面坐的就是阎王爷,你知道吗?”孔乙己这才知道自己已不是人了,顿时悲痛万分,禁不住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想自己苦命一生尚未在科举上取得半寸功名竟已身先死,真是愧对列祖列宗。那个小头人又道:“孔乙己,孔乙己。”孔乙己这才回过神来道:“小的在,大人有何赐教?”“我问你,你的腿想不想治好?如果想治好请你拿出一百两银子,并封你为‘管畜大人’,再出五十两还可送你一个老婆。若肯出到三百两,你有什么冤屈保证也一并给你伸了。你有没有银子啊!”
  2.我艰难的用手从他们的视线中走了出来,一路上总觉得好似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这就是那个孔乙己。啧啧 真是~~~我极力想要控制自己,不要去看,不要去想。但仍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遭遇,禁不住悲从心中生:“想我也是十年寒窗的书人,本希望凭靠科举谋得个一官半职,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料世事无常,哎,自己肚中空有文采,又不能拿它来种地除草,而自己也坠落要去窃书的地步,而当年自己所看不起的人,如今还能过得个温饱日子,看看自己却如此落魄~~~难怪古圣先贤们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啊!”一阵秋风吹过,卷起地上零落的叶子,吹向空中,而落叶却无力推托这种状况,我缩了缩身子,“孔乙己阿孔乙己,你还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吗?我要用我的死来抗议!!!”
我绝望了,我茫然了,在茫然与绝望中,我一步步往着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走去……“孔乙己!孔乙己!”有人在叫我?不,不会的一定是自己的错觉!他们都那么的嘲笑我,又怎么会~~~
  次日,已经恢复了平静的河水把一个破破烂烂的蒲包冲上了岸边,它孤零零地被波涛一次次冲刷着,它冷冷的注视着来往的世人,不知他们之中是否还有人曾记得那个曾被他们所无情嘲笑的可怜读书人~~~~~~~~~~~
  3.孔乙己将那碗热酒饮尽,便头也不回地来到了他那破草屋。
  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孔乙己的身上,手上沾满了稀泥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小土包。真是屋破偏逢连夜雨,屋顶上的水稀稀拉拉地滑落下来,他像往常一样,又歪斜着身子,睡着了。
  一夜又过去了,当孔乙己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等待他的,却已经不是那低矮的茅草屋了。。。。。。
“我这是在哪?这个房间怎么如此的金碧辉煌,难道这是天堂。” 孔乙己惊奇地说道。“乙己,你这条腿是被哪个畜牲打断的,哥哥替你报仇。”孔乙己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是在哥哥的大宅里,于是他愤怒的说道:“还有谁,不就是那丁举人吗?”那人听后便立即起身走了。这天晚上,鲁镇发生了一件大事:朝廷命官孔甲己,领着皇帝的圣旨,来到了丁府,以叛乱之名,将丁举人就地处斩。鲁镇人心惶惶,鸡狗不宁。
  那位处决丁举人的大官,就是孔乙己的哥哥,当年孔乙己的哥哥,与孔乙己一起参加不同的科举考试,孔乙己在秀才考试中名落孙山,而他的哥哥甲己却在京城的会试中得到了一甲第九名,从此便平步青云,得到了高官厚禄。孔甲己虽然表面上仪表堂堂,可暗地里却经常作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不,在他寻找到弟弟乙己后,便出现了一桩怪事:一个瘸子,竟然当上了地方父母官。骇人听闻。不过,孔乙己自然没有去那鸟不拉屎的鲁镇,而是去了一个富庶的江南小城。翻身的奴隶比财主还狠,在他就任的两年里,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个风光艳丽的小城,也被他弄得是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他却不以为然,在孔圣人的书籍里断章取义,满口之乎者也地为自己的暴行开脱,孔老夫子成了他的盾牌,一时间,他的政敌也拿他没办法。
  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在他的任期即将迈向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愤怒的劳苦大众不答应了,他们为自己应有的利益而团结起来,共同声讨这个无耻的家伙,终于,外强中干而又懦弱的孔乙己被唾沫的海洋给淹死了,不过他临死也不忘拉上个垫背的,孔甲己因他而入狱了。
  该死的,都死了。

  4.秋风不紧不慢地吹着,孔乙己用手不慌不忙地“走”着。那件标志性的长衫被一件破夹袄取代了,蒲包上被称之为“腿”的部分被什么东西盖着,从远处看就像一个怪物在洒满夕阳的泥路上挪动。
那个带给别人欢笑的孔乙己此刻正默默地数着“走”过的街口:“何家……张家……李家……丁举人家……”数到这里,孔乙己下意识加快了挪动速度。
  “孔乙己,你干嘛突然‘跑’这么快?是不是心虚啊?原来你也知道举人家的书是偷不得的呀。哈哈!”一个短衣帮的人咧着嘴嘲讽地说着,旁边其他人也开心地笑着。
  孔乙己的嘴角微微不自然地抽动了一下,原来这些人还不放过他呀!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又随即瞪大了眼睛回看着说话的人:“读书人的事不能算是‘偷’,是‘窃’,‘窃’呀。君子固穷……”正当他准备吐出“之乎者也”时,周围人刺耳的哄笑打断了他,他定定地注视着这些只能看见鼻孔的人,久久地。接着,他低下了头,继续向夕阳的背面“走”去……
  背后欢愉的笑声愈来愈轻了,孔乙己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
  “啊??”突然,他的手被路面上什么坚硬而锋利东西狠狠地扎了一下,凄惨的叫声延着夕阳被渲染得更悲凉、更无助。他缓缓地将手举到面前,一道从手掌到手腕的殷红伤口在太阳的余光下格外刺眼,暗红的鲜血不断向外涌着。孔乙己无奈地笑了笑,他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他在秋风中瑟瑟的抖动着,宛若一片随风飘落的秋叶。他仿佛从一出生就被猛烈地风吹着,一直到现在、刚才……
  奔涌不止的鲜血、金红绚烂的夕阳、暗黑孤单的身影、肆无忌惮的冷嘲热讽,孔乙己看够了、听够了、也尝够了,他慢慢地闭上了瞳孔放大的双眼,静静的休息了……

  5.孔乙己艰难得挪动着,大街上的人都向他这边看了过来,有人正肆无忌惮地大笑,似乎在嘲笑孔乙己那狼狈的样子。也有人在说:
  “你看,那个人不就是前天去丁举人家偷东西的家伙吗!你瞧他现在残疾的样子,多有趣!”孔乙己知道,他们一定是在谈论他。他叹了一口气,又继续向前缓缓地挪动。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到家,他吃力地喘着粗气。他就住在这简陋的茅屋里,外面的风猛烈地嚎叫着,风从茅屋的缝隙钻了进来。孔乙己的身上只有一件破烂不堪、非常单薄的棉袄。
  突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咸亨酒家的那位老板,他紧索着眉头,说道:“孔乙己,你欠我的十九个钱,什么时候还?”孔乙己哆嗦着说道:我……我下次一定还给你!”那位老板说道:“哼!你呀,落到如此下场,是你应得的报应。”孔乙己猛的睁开了眼睛,原来这是一场梦,但是老板的声音还在他耳边回荡。北风刮得愈来愈猛烈了,躺在床上的孔乙己脸色十分苍白,直冒冷汗,他把身子蜷成了一团。他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对我以前的偷窃行为的惩罚吧!唉……”过了许久,孔乙己的脸色愈加苍白了,就这样他在这个寒冷的夜晚,静静地死去了,他悲惨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6.且说孔乙己最不风光、也是最后一次“走”出了咸亨酒店。
  他听到了别人的欢笑声,但他早已是满心颓丧,满心悲凉。是什么支持他的身体?他不知道。他像具死尸一样麻木,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身体。
“听说了吗?小六子是…”不知是谁的声音这样大,这样尖锐.几乎将孔乙己吓懵了。“是谁,谁在说笑?他在说我么?”孔乙己想到这儿,浑身一激灵。
  我与人无冤无仇,干吗要说我?那,那声音怎么如此之熟?难道,难道是……他?孔乙己想到自己被打断的双腿,心中的恐惧已是难以形容。他竟然能在又饥又冷的情况下,以惊人的速度“走”了好久。他慌了,乱了,脑海中一片空白,心中只有一个字:逃。
  最终,他在一棵光秃秃的大树下靠直了身体。
  风又大。孔乙己又黑又瘦的脸上总带着恐惧的神色。他很累,闭上双眼休息。忽然,他听到了马蹄的声音。
  --是马车,马车!他们,他们追来了!
  孔乙己睁大双眼向前看去,隐约有马车过来的样子。孔乙己想逃,可哪有力气呢?他闭上了眼睛。
  “啪!”孔乙己吓一大跳,努力睁开双眼。他看到一个蓝色的小口袋,也许是方才那驾车人掉下的吧!--里边是什么呢?钱吧,一定是钱。
  孔乙己眼前顿时一亮。钱,可是好东西吗!于是他努力伸手去钩。
  --钱!我欠掌柜的十九文大钱呢,说过要还的。不还,别人把我孔乙己当什么人?有钱了,该干什么?考举人。考上举人呢?打,打丁举人,丁举人……这时,他的眼睛瞪大了起来,说:“那还是我这个孔乙己干的么?我还是自己么?”
  刹那间,他只觉得无数双丁举人的眼睛瞪着他,疯狂的、奸诈的、残忍的……他倒下了,紧紧蜷成一团。
第二天,有人从这儿经过,看见了一幅古怪的画面:一个怪人,紧蜷成一团。手边不远有另一个人的头骨,白森森、白森森。
  别以为那是什么好画面,当时吓晕的就有一个人,外加一匹可怜的老马。
  我想.这是孔乙己受到的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最优厚的待遇
  对孔乙己走红的理性思考{2}
  孔乙己近些年来很得意,也很得宠,大受人们的青睐,频频以新的面目出现,红得不得了,大有发紫的趋势。你若不信,请看:
??孔乙己中举做官后衣锦还乡了。孔乙己中举被任命为七品县令,并到鲁镇咸亨酒店来喝酒,还盛了20碟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边喝酒边同周围的人聊天。喝醉了,还在酒店里住了一夜。这是中学生习作中的情节。(见《孔乙己中举之后》,载《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00年第5期)
  ??孔乙己向法官递交申诉状了。孔乙己向法官写了三条申诉状:①为自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的观点作辩解。“其实本人所偷(姑且算偷)只不过是些笔墨纸砚的小玩艺儿,此乃生活所迫,实出无奈。”②为“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作辩解。“某人名为教授,知识却近乎文盲。我敢说,他们当中能写出四个‘茴’字的,绝对‘多乎哉?不多也!’”③“丁举人家的东西未必偷不得,说不定还能为反腐败出把力,‘偷’出个大贪官呢。”这是中学生参加创新作文比赛获奖作品中的内容。(见《孔乙己的申诉状》,载《现代教育导报•中学生版》2004年12月29日)
  ??孔乙己告状了。“孔乙己太窝囊了!是应该叫他扬扬眉吐吐气,去公堂之上论论理:他丁举人怎么可以随便打人?”“让孔乙己告状去”,让他洗清蒙受的不白之冤,奇耻大辱。这是《孔乙己》的课堂教学。(见《孔乙己告状》,载《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2期)
  ??孔乙己在杭州打赢官司了。孔乙己在杭州博览书店被诬陷,经鲍不平律师的帮助,不但打赢了官司,“法庭判博览书店败诉,赔偿孔乙己精神损失费人民币99999元。”而且也澄清了历史事实:“原来何大财主、丁举人的藏书系盗墓得来的国家一级文物,他们密不示人,想囤积居奇,卖给外国人。孔乙己借给他们抄书之际,仿写了这些文物,并对文物做了妥善的保护,不料被何、丁等人发现,遭到毒打,怎么能说他偷书呢?”这是教师的“下水”杰作。(见《孔乙己后传》,载《山东教育》,中学刊,2003年21/22合刊)
??孔乙己经商了。孔乙己利用打赢官司得到的这笔钱,开了一家快餐店,专营“孔乙己牌”茴香豆,发了大财,有了住房、汽车、还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见《孔乙己后传》)
  ??孔乙己腐败堕落了。传闻说孔乙己发财之后,生活不太检点,在外面包了二奶,养了情妇。(见《孔乙己后传》)
  ??孔乙己接受中学生安慰了。“我一边拍孔乙己的肩膀安慰他,一边向他讲述着我的那一片天空。”孔乙己听后很羡慕。这是一位中学生奉献给中考的作品。(见《时代赋予我的天空》,载《同学月刊》,钻石版,2004年1/2合刊)
  初读这些情节,感觉新颖别致,很有趣味。然而,当我们进行一番冷静的理性思考后,便会发现:对《孔乙己》这一严肃文本的如此解读,与鲁迅先生的原意大相径庭。这种错位解读(或者叫做“变态阅读”),并由此导致的负迁移写作,不但是极不严肃的调侃戏耍,而且也扼杀了原始文本的价值,是不可取的。说得不客气一点,是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也是对鲁迅先生的大不尊敬。
  阅读经验告诉我们:对作品文本价值的解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样的阅读共识。这是由于文本具有多元的价值取向,加上时代赋予文本以新的认识(见解、感悟、体会、感想、体悟等)价值的迁移渗入,解读者(师生)按照自己积淀的文化底蕴对文本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信息破译,从而解出了不同的显在和潜在的价值信息。但是,这种信息是鱼目混珠的,里面有很多杂质,并不都是纯净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有的曲解、以偏概全、脱离具体环境的解读、张冠李戴等)。此时,教师应该审势时度,要冷静地跳出原始文本视野,以站得高看得远的姿态再来反观学生解读出的文本信息,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阅读干预,让这种多元价值信息在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来回反复地发生“反射”与“碰撞”,对文本放射出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过滤和净化,剔除无用的、有害的信息,激活有用的、健康有价值的信息,使之发扬光大,实现读者(师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与沟通,完成对文本价值的审美感受与鉴赏。这也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上所说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的真正含义。这就是说,教师既不能干预学生的解读文本的权利,也不能一味地肯定学生错位解读出的文本信息。如果遇到学生错位地解读了文本,教师必须明确地指出并且纠正,并非完全让学生放任自流,无凭无据,信口开河。那样势必陷入自由主义阅读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像对孔乙己的这些胡说八道的变态错位解读与创作,不但是对学生的误导,更是对严肃文学作品文本的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调侃戏耍,它扼杀了原文本的真正的文学价值,把“借孔乙己令人发笑的语言,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借孔乙己令人落泪的生命归属,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见谭学纯、唐跃、朱玲著《接受修辞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这一辛酸人生给冲淡了,同时也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亵渎,更是借孔乙己之名来宣泄自己那种无聊、庸俗的小市民思想和愤愤不平之气。
  与这种庸俗荒唐的错位解读相联系的,便是“病态”写作理念和实践的滋生。近几年来,随着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新大纲(含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港台娱乐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倡导个性化阅读与写作”的口号,并且成为一种时髦。这虽扩大了师生的思维视野,拓宽了师生的写作空间。但在这转型期间,伴随而来的是“病态”写作思想倾向的滋生,并呈现出蔓延的趋势。所谓的“病态”写作思想倾向,其实质是对创新教育理念、新大纲(含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一知半解,糊里糊涂,不但没有真正领悟到它们的核心理念,囫囵吞枣地学了点皮毛,更没有挖掘到其深层丰富的内涵。于是在教学中“创新”出了一些离奇古怪、花里胡俏的问题(含作文及要求)让学生去讨论或写作。他们往往不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行事,像孔乙己中举、告状等情节都是教师误导下的结果;而孔乙己打官司、经商、以及腐败堕落,则是教师参与“改革”的“下水佳作”。类似于此种现象的还有,教师让学生给自己写悼词的怪现象(见《齐鲁晚报》2001年11月22日A6版),让学生写文言文的复古倾向(见《别出心裁的验收》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1/2合刊)。这些都是在倡导创新教学和新课改之际而产生的一个发育不正常的“怪胎”,本不应该产生,却由于冠上了创新和新课改之名而产生了出来,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了一股恶性污染。孔乙己近些年来的走红就是这股恶性污染没有得到治理的缘故。这是鲁迅先生所想都不敢想的,而我们的教师和教师指误导下的学生都替他老人家想到了。
  当然,受港台影视娱乐文化如“戏说”、“大话”之类的影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这类娱乐文化典型的特点是错位、变态或歪曲地解读一些经典和历史事实,搞笑有余而严肃不足,商业气息非常浓厚。现在正在热销的《Q版语文》,如把孔乙己写成了是因为偷光盘而被打断了腿的,则是典型的“戏说”、“大话”之类的“徒子徒孙”,这些原本是一些本末倒置、毫无积极意义且无聊消闲的插科打诨,登不了大雅之堂,却受到了一些教师和学生的青睐。透过这层打着创新幌子进行瞎编乱造的写作迷雾,我们看到的是部分教师和学生精神上的低级趣味和“供氧不足”,是一种严重的的“文化贫血”现象。说得更为严肃一点的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悲哀。所以说,教师虽不能干预学生自由写作的权力,但有正确引导的绝对特权,尤其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诸如“戏说”、“大话”之类充满低级趣味的“病态”作文,不要去大加赞扬,应该指出这类作文的实质和弊端,更不能率先垂范去“下水”,那是更加不适当了。
因此,我们要维护原《孔乙己》文本的严肃性和经典性,孔乙己就是孔乙己,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后是必死无疑的,那个时代,那种社会,没有他的生存空间,也没有必要为他含冤叫屈,更没有必要为他正名,应当还给孔乙己一个本来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