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苏老师写的作文评语,你会真正领略到苏老师语言的魅力。
在学校里,人家戏称我为“黑手党”,究其来历,是我的作文本上总是不知不觉留下一团团黑印。“乌云滚滚,看来要下大雨了,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啊。”几朵“黑云”下面这句风趣的评语让我羞愧难当,以后每次做作业前都要精心地把手清洁一番,以做到“晴空万里”。
同桌晓雨,总写错别字。有一次,只见她的作文眉批上斜画着七个高高叠起的“冂”,并且最下面的“冂”下面还有许多星星点点的“沙子”,旁边一首小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绝,一下子就把晓雨这个错别字连篇的“豆腐渣”工程描绘出来了。晓雨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紧捂住作文本,偷偷摸摸地将错别宇一一订正。等到第二次作业发下来一看,最下面的“冂”下面已经画上了一条既粗又直的线,评语是“优质工程”!从那以后,晓雨与字典形影不离了。
大名鼎鼎的“小马虎”王倩经常在作文中闹出将“妈妈”写成“奶奶”这样的笑话。请看评语:“奶奶用自己的乳汁把你养大,于是就有了这样亲昵的称呼,好妙!”真灵,伴随她多年的“宠物”一一马虎没经几个回合就被苏老师关进了“动物园”。
苏老师的评语风趣、幽默,又会委婉地指出不足,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会让你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彻底改正。我们风趣地称他的评语为“幽默炸弹”。苏老师的评语不光使用这类“幽默炸弹”,还时常给你添点儿“兴奋剂”,让你时时异想天开,不知天高地厚。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快乐老家》,自己觉得挺满意,就送给苏老师看。得到的评语是:“这种题材巴金爷爷也曾经写过,是长篇小说《家》。你这篇‘纪实文学’更胜一筹,不只比得上‘巴金’,甚至可称为‘24K纯金’。”我看了老师的评语乐不可支,竟以“赛巴金”自居,赶忙信心十足地修修改改寄了出去,至今还在焦急盼望它见刊。
曾旭敏被称为我们班的“作文大王”,其实她原来作文水平一般,就是因为那块“诺贝尔奖章”的缘故,才使她“一日千里”,一发不可收拾。那天,作文本发下来之后,苏老师的评语是:“好好努力吧,将来你一定能够摘取诺贝尔文学奖。”上课时,老师还特意给曾旭敏挂上了用卡制成的奖章。这一“兴奋剂”真让曾旭敏激动不已,从此之后信心倍增,变得酷爱写作了。
在苏老师的作文评语里,我们常常被授予“小作家”“作文大王”这类美称,但这并没有使我们骄傲自满,反而增强了我们的自信,激发了我们的写作兴趣,使我们更热爱作文。
苏老师的评语有神奇的力量,他的鼓励扬起我们远航的风帆,奔向美好的明天。
点评:写老师的文章很多,作者从老师的“评语”切入,通过评语展现苏老师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展现苏老师巧妙鼓励学生的教育智慧,角度非常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