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卢湾区第三中心小学五(2)中队施亮的父母都在南昌工作,放假才去父母那里。一次,他使出在学校“家政课”上学到的本领,烧了好几个菜,妈妈看了很惊讶,还担心地问:“手烫伤没有?”施亮摇摇头。爸爸在一旁说:“是该让他学做点事,将来也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是啊,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自己生活的。不要因为偶尔一次摔破了碗,烧糊了饭,烫着了手,就不让他们干。也不要担心劳动会影响学习,就不让他们沾劳动的边。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
“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当农村的孩子用劳动把知识变为丰收的果实时,他们不仅获得了喜悦,更学到了新的知识。
原以为农村的孩子要比城市的孩子勤快,但是,听不少农村学校的辅导员说:“现在农村的孩子也不爱劳动了。”问起原因,他们说,农民富了,不指望孩子挣个工分什么的,只要他们读好书就行了。另外,包产到户,各家只要完成上交公粮的指标和留足口粮,落在田里的稻穗就算了,原来孩子可以干的农活也不用干了,劳动的内容就更少了。当然,也有不少农家的孩子不爱农村,想着长大进城读书就业的。
令人高兴的是,一个和“菜篮子工程”、“科技兴农”紧密相连的,具有浓浓的土地气息的红领巾劳动实践活动正在市郊大地蓬勃开展,农家的孩子变得勤劳了。
上海宝山区行知第一小学四(2)班同学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在自己家的自留地里,开辟了几分地,跟着大人们学习种菜。沈培蕾同学在跟奶奶学种芹菜时懂得了:种得太深,芹菜会被压死,不利于生长发育;种得太浅呢,太阳光会把秧苗晒死。几个月来,同学们已种了许多种蔬菜,有芹菜、青菜、花菜、菠菜、扁豆、丝瓜等。沈旖同学还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要为市民的“菜篮子工程”作一点小小的贡献。
嘉定县黄渡乡中心小学根据农村特色,让队员们从简单的农活学起,如搓稻草绳、打草帘、做营养钵等,还建立了九处学农田,约2.5亩。他们种的花草美化了校园;学农田收获的蔬菜还成为学生食堂中的“佳肴”,队员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甭提多高兴。
奉贤县光明乡是上海黄桃生产基地,当家乡黄桃林中出现了严重的虫害“桑白蚧”,因为害虫身上长着厚厚的蜡壳而不怕农药,连乡农科站技术员也无计可施时,湾张小学的队员们在老师指导下对桑白蚧进行研究,经过多次的调查分析和试验观察,终于找到了治“桑白蚧”的最佳时间。红领巾的研究成果经乡广播站宣传,使黄桃获得了大面积增产,队员们成了果农心目中的“科技兴农小明星”。
从农村少先队员开展的一项项红领巾劳动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现代化农业的光明前景,也看到了队员们在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获取知识的喜悦。
世界上没有吃不完的大饼。
洗衣机也要靠人来开。
怎样才能不做懒惰的孩子?
有一个传说的故事:一个农妇要出远门,她那18岁儿子不愿跟妈去,可他又什么都不会干。于是,他妈就做了一个大大的饼,放在他嘴边,让他躺着吃。当他把能吃到的饼吃完时,也懒得用手去挪一下饼。结果,等农妇回到家,她儿子已饿死了。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住校的大学生每星期回家,都要背上一大包脏衣服。问他为什么不在学校自己洗,他理直气壮地说:“反正回家,我妈用洗衣机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