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小巷

中国儿童资源网

长长的小巷

  朱为先

  有个小姑娘,她已经长大,却仍喜欢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譬如,她怎么跌到饭桶里去了,红色的毛衣上,沾满了白胖胖的饭粒;怎么跟着小叔叔去钓虾,小叔叔钓了很多,她只钓起了一根水草;有一次,她把一个眼睛会动的洋娃娃摔在地上,洋娃娃的眼睛不会动了,她满脸哀伤地抱起洋娃娃,在原地站了几个小时,不吃也不喝……

  但有一个故事,每当妈妈讲的时候,她的眼睛里总是充盈着泪,心怦怦地跳动……

  那是她5岁的时候,妈妈在中学教书,她在中学旁边一个幼儿园里上学。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晚上,她跟着妈妈走40分钟路才能到家。而妈妈很忙,总是很晚很晚才回家。

  一年有365天,天天走着同样的路,走出弄堂,穿过大街,再拐进小巷。单调、乏味,而且又饿着肚子。

  小巷两边的人家,炉火红红的忽闪忽闪往上跳,开水嗤嗤地冒热气,仿佛正在煮的圆圆的鸡蛋在那锅里翻滚。家中虽然清贫,但可以喝上一碗浓浓的土豆汤,手里拿一块煎得很香的麦饼。可是此刻她要咽着口水,努力迈着小步子跟上妈妈。她“啪嗒”、“啪嗒”地踩着青石板,从那清脆的脚步声里,分明听得出一个5岁孩子诉说的委屈。

  妈妈总是抱歉地笑笑:“路很长,我们可以把这条路变得很有意思!”

  于是妈妈给她讲了《小红帽》的故事。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又讲了《白雪公主》、《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的故事。往往一个故事讲完了,家里窗口温暖的桔黄色的灯光也看见了。

  故事里有动人的情节,有高尚的感情,这些把她迷住了。她的黑黑的眼睛里,流动着晶亮晶亮的泪光,小手紧紧地拉着妈妈的衣角,她一点也不感到饿了。

  一年有365天,讲了故事,妈妈又念诗给她听:

  小金鱼苦苦地哀求,老爷爷,你放了我吧,你要什么报酬,我都可以给你……

  风儿轻轻地吹,船儿慢慢地摇,杏花儿呀,飞到我的发上来了……

  讲了故事,念了诗,妈妈又告诉她:“现在我们该讲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了。”于是妈妈讲班上那些淘气的、可爱的学生的故事。而她呢,就讲幼儿园里的故事:

  有一个和我很要好的小朋友,她说她妈妈在医院里生下她的时候,她看到我睡在医院里靠窗子的小床上,向她眨眼睛呢!

  我看到屋顶上烟囱里的烟,急急忙忙地往天上跑。我想躲在烟囱边,烟出来时,往上面一坐,让烟带我到天空中去!

  妈妈说她故事讲得挺好,接下去,该学学做诗了。她随口念出:“电灯亮了,我和妈妈回家了!”算是学做的第一首诗。过了几天,小姑娘又做了第二首诗:“太阳眯眯笑,老牛吃青草!”一首比一首好。小姑娘又做了第三首、第四首……

  走了3年这样长长的路,走了3个365天,她不但学会了吃苦、锻炼了毅力,而且感受到童话和诗歌的魅力,她要学会用最美的语言,把最美好的感情写出来。

  这条长长的、普通的路,后来真的成了她的文学之路。

  后来呢?后来——

  她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少年文艺》上发表了她第一篇作品。在黑龙江插队时,冰天雪地中,她写大森林,写兴凯湖,写谜一样的大草原,与那些善良的、

  品德高尚的北大荒人。她像快乐的王子一样连自己最珍贵的宝石眼睛,也送给了她所爱的人们。

  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张抗抗,现在已成了一个女作家。她从1975年至今,不停地写作,已写了300多万字的作品,也写了很多给孩子们看的书。要是把她写的稿纸铺在路上,恐怕比那条她跟妈妈走40分钟才能走完的小巷还要长。

 1 2 下一页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