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我们砂子塘合唱队52名队员作为中奥文化交流的使者前往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为了我们的安全,老师把我们分为两人一组。我和黄维佳被分到了一起,成了“旅友”。
黄维佳一张土豆脸,头发梳成马尾,比我矮一点儿,总穿一件长袖牛仔衣,眼睛虽然不大但很有神,鼻梁挺拔,一张樱桃小嘴,特别会说。
一路上,我们形影不离,除了睡觉不在一起,其他时间都在一起。黄维佳爱吃菠萝和菠萝面包,与本人喜好相同,因而我们设计一暗号,叫“菠萝面包”,她是“菠萝”,我是“面包”。她喊:“面包!”我听见后立刻回复:“菠萝!”就可以顺着声音寻找对方。“菠萝”爱和我玩“斗牛”,或是比眼神里的杀气,谁多谁赢,凭我那种牛劲,十次有九次比得过她。她喜欢看《抗日小奇兵》《帽儿山的鬼子兵》和《迪迦奥特曼》。每次我们俩哼起《迪迦奥特曼》主题曲时,男生就会说:“迪迦狂!”她立刻会给男生一顿“语言轰炸”,她的嘴巴可从不示弱。
旅途大巴上我们天天坐在一起玩游戏,编故事,交流刚刚参观景点时的感受,互相介绍自己的小秘密,乐此不疲。真高兴有这样一位“旅友”!
点评:本文抓住“旅友”的外貌,特别是爱好、特征来表现“旅友”,如“旅友”爱好颇多:爱吃菠萝和菠萝面包,爱和“我”玩“斗牛”,喜欢看《迪迦奥特曼》,嘴巴不示弱等,使人读后对这位“旅友”的印象极深。如果能用更具体的事例来表现“旅友”的爱好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