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使命
今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据统计,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共有十处表述与信息化密切相关。如:在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强调,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对十六大的报告的“四化”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第二位,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在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将网络文化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这赋予了有关部门管好网、用好网、营造更良好环境的新职责、新使命;在第八部分鲜明地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第十二部分极富气势地提出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充分显示出,信息化对于公民教育、党员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受党中央关注,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信息化应用的主要方向。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特征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信息技术本身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信息化,当然也包括教育的信息化。
国家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对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来说,既是激励和鼓舞,更是一种鞭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与发展,既是政府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周济部长曾经指出,在21 世纪的前十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将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就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第三个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这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道路。
如何进一步使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南通市教育信息中心(南通市电化教育馆)本着服务教育事业的理念,着眼于三大工程的项目推动和基本建设,即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和公共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工程。近两年,南通市教育局以及海安、如皋、如东、启东、海门五县(市)都分别建成了教育城域网。我们开发和建设了包括南通教育网、教育资源网、家校互动教育信息平台、教育博客、网络评比系统等多个应用软件平台,并为部分学校提供虚拟主机和网络空间。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当然也要依靠教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技术和手段上要进行信息化更新,更要追求教育教学思想、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化更新。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信息的理解、选择、批判、收集、处理、生成和传递的能力。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科研应用中派生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如合作研究)。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教师素养提高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事实上,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了。所以,教育信息化,首先应该是教育者的信息化,广大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先遣队,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者,也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