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中国儿童资源网

中秋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然而,中国也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看着朦胧如水,如梦似幻的月色,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和自己的亲人聊聊天、叙叙旧,心情不由得好起来,总想舒展双臂,拥抱着这柔美的境界,心中的烦恼、忧愁立刻烟消云散,使人心旷神怡,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呵呵!你是不是也被这美好静谧的景色给吸引了呢?不急,让我们一起去享受一下这如仙境般的中秋节吧!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庄稼绝收,人们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了。当时有个力大如牛的英雄名字叫后羿。后羿是个心地善良、机智神勇的人,他造福于民,射下了九个太阳。老百姓们得救了,从此后,人们都十分敬重他,拜他为师。 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狡猾,从不通过劳动来获取东西。当他得知后羿的妻子嫦娥手中有一丸能使人长生不老并可升天成仙的仙丹后,也装模做样地拜在后羿的门下,为的就是找机会偷走仙丹。
  在八月十五日的夜晚,只有嫦娥一人在家里。逢蒙乘着这个好机会偷偷潜入嫦娥家里,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善良的嫦娥想:要是让这种人拿走了仙丹岂不是会害死很多无辜的百姓吗?嫦娥坚决不给他,眼看逢蒙就要抢到仙丹了,嫦娥一个箭步冲上去,取出仙丹,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飘飘悠悠地飞上了天,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老百姓们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都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点心,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现在,中秋节不仅可以吃月饼和赏月,还可以观看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你瞧,舞台上的男男女女唱着一首首婉转动听的歌曲,展现着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小品,还有那精彩绝伦的杂技表演......
  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手里捧着一杯醇香的热茶,嘴里吃着甜的如蜜糖般香甜的月饼,看着精彩的文娱节目,此时的心情又是那么舒畅。
  这是多么心旷神怡的境界啊:清凉的微风拂过发梢,空气中弥漫着月饼与桂花的清甜香味,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平地上。啊!难忘的中秋之夜啊!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秋节”等。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姓名:马一博
  年龄:十岁
  邮编:467500
  QQ号:1035022681
  详细住址:河南省汝州市营兵街50号
  电话:15093865062
  QQ邮箱:1035022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