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吹短笛的人
我的叔叔今年38岁,一次意外事故夺去了他的八个指头。但他还是乐呵呵的,常常用他那难看的手逗着我们玩。
他时常用树枝做口哨,吹出鸟叫声。秋天来了,他竟用一双伤残的手,把遍地都是的高粱轩,削成四厘米长的小截,中间挖去瓢子,在顶部掏出音槽,尾部用刀削成簧片,制成一支短笛。我们好奇地围着他看。他又根据用气的快慢大小,使短笛发出高低尖因各种不同的声音,别有韵味,十分好听!晚上我们又围在他身旁,入神地听着他用笛子给我们吹蒲剧、晋剧、京剧、民歌……
他的短笛牵动着人们的心,在村巷、街道、地头、路口、集市上……只要他的短笛一响,总是围着一层又一层的听众。人们争着看他那奇妙的乐器,也看他那令人怜惜的手,倾听着那优美的笛声,欣赏着,赞叹着,发出阵阵欢笑声……
他在山西民间音乐舞蹈大奖赛的舞台上,用残缺的右手对在嘴上,霎时,悠扬的曲调从掌中飞出,如高山流水,似百鸟齐鸣,全场观众屏息静气,陶醉于这优美的旋律之中。吹奏一结束,雷鸣般的掌声便弥漫了整个剧场。他吹奏的《回南关》荣获演奏二等奖,他的高粱轩吹笛荣获器乐创作二等奖,一位领导还接见了他,紧握他的手说:“好,你吹得好啊,短笛这东西不大,但很有价值,要走出山西,争取进北京!”
这就是他,一个残疾却充满智慧和快乐的人,我的叔叔。